这些年,为了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中央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给予了大量的惠农资金。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地区的村民对于惠农资金毫无“获得感”,并没有享受到惠农“红利”。由于惠农补贴涉及的人多面广,资金量多且明目繁杂,这在客观上给部分基层干部创造了贪腐条件。如果对惠农资金的监管不严不实,一些基层干部便会借机谋取利益,将惠农补贴当成“唐僧肉”,踏上贪腐这条不归路。在反腐风暴中落马的官员,其中不少贪腐官员就是栽在了惠农资金上。
从湖北施恩州巡视发现的问题来看,涉农支农资金、惠农惠民补贴成了“唐僧肉”,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相关部门挤占挪作他用,也有企业通过弄虚作假、多头申报等方式骗取贴息,还有乡镇、村组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截留惠民补贴。虽然打惠农资金主意的形式各有不同,但是都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了资金监管缺失的弊病。
去年12月22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就曾披露,2014年审计查出“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专项7.38亿元被骗(套)取,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等管理,追回专项资金2.7亿元,处理301人。7.38亿惠农资金被贪腐蚕食,301名涉案官员被处理,这些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在惊诧之余,也不得不感慨惠农资金监管的乏力。
无论是湖北恩施州巡视发现惠农资金乱象,还是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通报的数据,都在警示我们:要想让惠农资金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得给惠农资金上一把“安全锁”。那么如何上好这把锁呢?
首先,从中纪委公布的反腐大数据来看,反腐肃纪基层是重灾区,而基层干部贪腐惠农资金,又是重灾区中的中心区之一。因此,对基层干部蚕食惠农资金的行为,必须露头就打,必须敢于“亮剑”。对于那些存在冒领、骗取、截留、套取惠农资金行为的基层干部,绝对不能忽视,这些“苍蝇”不拍,基层百姓生活难安,国家的好政策好福利,难以直达。
其次,基层干部“围食”惠农资金,也暴露出惠农资金在项目申报、资金发放审核等环节存在漏洞。好政策还必须配备好的执行,才能化作群众的福音。一旦工作人员工作打折扣,好政策的成效就要跟着打折扣。如果负责审核惠农专项资金发放的工作人员,多些审计、多些监管,保证农民的惠农资金都按时到位地投入到三农领域的建设中,流入到群众的口袋中来。那么,就不会有所谓了“涉农贪腐”了。
最后,惠农补贴成了村干部贴补,还源于对村民对基层干部缺乏应有的监督,这种集体无意识,导致了村民在惠农资金被贪腐之后选择了集体的沉默,而非愤怒的呐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村民对于监督权的不重视,基层干部在贪腐惠农资金的时候,才会如此肆无忌惮。由此可见,只有当基层百姓都有了“朝阳群众”的监督意识和主人公精神时,恐怕,基层干部贪腐惠农资金才会成为历史。
文/沈道远
来源:红网
作者:沈道远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