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球一小时”应有更多思考与行动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孙恒 编辑:刘艳秋 2016-03-21 00:25:05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19日晚上8时30分,广州CBD的广州塔、西塔、正佳广场等多个主要建筑响应“地球一小时”的号召,熄灯一小时,平时灯火通明的商圈享受到一小时的宁静微光。与此同时,佛山的CBD也举行了类似活动。(3月20日《新快报》)
  
  “地球一小时”的意义不言而喻。在资源能源日益紧张,全球气候变暖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情形下,希冀以“熄灯一小时”的形式,唤醒人们对资源能源的节约意识、唤起世界在节能减排意义上的无差别责任。
  
  今年“为蓝生活”的主题,更是契合当下国人对“蓝天白云”的渴望。当城市屡屡被雾霾所笼罩,当乡土的青山绿水也构成乡愁的一部分,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已然凝聚起最大的共识。也正因此,自2009年参与接力“地球一小时”活动以来,截至今天,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与行动。
  
  早些年,“熄灯一小时”的用电量往往不降反增。比如2010年,来自中山供电局的数据,当晚8时30分至9时30分一小时里,中山用电量为2225570千瓦时,较前一个星期六同时段的用电量2131900千瓦时,不减反增。再如2013年,南京举行“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当晚8点30分,南京电网网供负荷最高为485万千瓦时,至8点40分负荷竟然达490万千瓦时。南京当年虽然有300多幢集中控制的高楼如期关灯,但居民主动参与灭灯的情况远不如往年。
  
  虽然短程用电量的细微变化不能说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质量到底如何,但是这种不降反增的尴尬,起码能说明活动的有效性有待加强。那么,近些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效果又是如何呢?人们的参与度高不高?更值得的发问的是,“从衣食住行乐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的生态理念,到底有多深入人心?
  
  这只是个体层面。政府层面也值得追问。新闻中说,“此次熄灯活动得到广州市建委和广州供电局的大力支持”,但除了一些地标建筑,为何这些公共单位不干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立言立行呢?如果政府大楼也积极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我们这个有着“以吏为师”传统的国度,积极效果显而易见。
  
  当然,公共单位参不参加倒无关紧要,更重要的是,在节能减排方面,一年年下来有没有看得见的进步?老百姓不会看出台了多少利好政策,也看不懂那些“小数据”“大数据”,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受。就此而言,时常被雾霾笼罩的大地,警示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尚需下死功夫。
  
  如果“地球一小时”活动缺乏这些进一步的思考和行动,“无车日”的尴尬就是前车之鉴:缺乏实质意义的支撑,形式意义再怎么美好,也只是海市蜃楼,经不起现实任何的考量。
  
  文/刘孙恒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孙恒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3/21/39382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