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幸福的童年是有陪伴不“躲猫猫”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易木 2016-06-01 00:10:45
时刻新闻
—分享—
  六一儿童节到了,该给孩子送什么礼物?记者随机采访了一百多位小学生和家长,对“六一礼物”进行了小调查。家长们大多为礼物费尽心思,甚至为此感到焦虑。而孩子们的回答却让人意外,同济附小四(4)班的孙婉清说:“我希望爸爸妈妈能陪我一天,哪怕什么都不做。”(5月31日《长江日报》)
  
  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这个老话题让我想起最近一起寻亲。
  
  患败血症的九岁女孩,父母举债也没治好她的病。奶奶说,这孩子难养,是不是要换个地方才有生路。受此启发,爸妈商量把女儿送到广东小姨家试试看。鬼使神差,爸爸带女儿走到一座香客很多的寺庙,把女儿放到一旁坐看,说去买东西,让她在这等。女儿等到天夜也不见爸爸影子。最后,被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领走。此刻,躲在不远处的爸爸,心情复杂地目送女儿离去。女孩幸运地被送到当地孤儿院,虽几次发病,硬是被救活,终于长大成人。一生愧疚的母亲通过央视寻亲,终于与女儿相见。
  
  有的孩子挑剔父母的取悦,有的孩子渴望父母的微温,最需求的都是陪伴。父母遗弃,人贩子作恶,剥夺孩子理当拥有的陪伴的事,随着社会治理和法制的完善,将会被根本扼制。但是,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是不是就有满意的被陪伴感呢?
  
  想起儿子三岁时,他妈妈跟他躲猫猫。妈妈躲得浅一点,儿子找到就开心。妈妈躲得深一点,儿子找不到就着急。次数多了,儿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我不想玩躲猫猫。”神情背后,分明是不安全感。妈妈将儿子搂在怀里,说:“好,我们以后不再躲猫猫。”
  
  有些父母不一定和孩子玩这类游戏,却与孩子玩真的“躲猫猫”:或工作忙顾不上,或依赖隔代养育,或送培训班、请保姆照看,或自顾自游走于交际圈,或在家里贪玩手机,难得与孩子亲密相处。这些孩子虽然没有温饱之虞,长此以往,跟被弃被拐的孩子一样,也会有亲情的缺失,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一旦成人,亲情世界很难复原。
  
  即使只是父母的犯懒、疏忽,各种“躲猫猫”对于儿童,都如同把他们抛向荒原,他们会孤独、不安或害怕。孩子太小,不要以“放手”的名义为“躲猫躲”找理由。不得以的别离,也要想办法弥补。习性、知识和能力,与其从孩子抓起,不如从陪伴开始。
  
  文/易国祥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6/01/399786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