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9月27日,四川省凉山州纪委等部门主办的《阳光问廉》栏目迎来首播。据节目披露,金阳县依达乡嘎格达村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村民用电从来没有舒心过,因为村里收电费不按村民实际使用度数收费,而是按村民家有多少个照明灯计费,每个灯每个月收费高达40元。
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措施,当地解释说,该村只有一个总电表,但一些村民偷电严重,导致村里总用电度数增加,于是按照每家每户灯的数量收取电费。用这样简单粗暴的电力计费方式,解决偷电问题,暂且不论效果怎样,换个角度来说,一个灯收费40元,远超实际用电度数,这样乱收费,到底是谁在偷电?当地的电力主管部门难道不是在贼喊捉贼吗?至于为什么要按灯收费,而不是其他电器,想必相关部门也是精心盘算后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电灯毫无疑问是最普遍的家用电器,价格便宜,能满足基本的照明需求,家家户户都有。因此,按灯收费,才能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此外,按灯收费的电力计费方式,并不能挽回偷电带来的国家利益损失。在这样的计费规则下,反正不按度数收费,就会出现两种极端,贫穷的家庭用不起电,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灯火昼夜通明。如此一来,偷电的问题就变成了电力资源浪费。当地电力主管部门一刀切地“按灯收费”,这样的懒政方式虽然为自己减轻了很大的工作量,但却对电力资源浪费放任不管,有故意损害国家利益的嫌疑,与贼无异。
凉山地区本是四川省“十三五”期间的四大电力扶持地区之首,电力享受政府的政策关照,当地政府这样一刀切、随意定价、乱收费的做法,不禁让人担忧电力会成为某些部门权力寻租的工具。当地相关部门对国家的政策补贴雁过拔毛,真正到了老百姓那里,电费依然高,依然用不起电。就像现在,嘎格达村村民连一个电表都装不起,而是全村共用一个电表,个中原因,除了贫困,当地政府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
代表金阳县政府接受问廉的副县长贾巴史伟在节目中也坦言,“不合理,乱收费”,但县长的这般后知后觉,足以体现当地政府在监管方面的失位。倘若不是电视问政,这样的问题依然会被大山所封闭。所谓的扶贫难,难也难在这里,国家政策照顾,社会关怀,但当地政府不上心、不作为,最后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若是在懒政的基础上还贪污腐败,贼喊捉贼,那更将是贻害无穷。
文/杨雄(西南科技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杨雄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