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回家“做做”孝之以勤

来源:红网 作者:黄景祥 编辑:林旻煜 2016-11-14 00:02:06
时刻新闻
—分享—

  邻居老李的女儿回来看望父母,虽没有带多少礼物,但极为勤快。你看她袖子一挽,把买菜、做饭、洗衣服、搞卫生等家务事都包了下来,还彻底搞了一次大扫除,家里的棉被、垫被晒了,被单、床单、窗帘拆洗得干干净净,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整个房间亮堂多了,老人过了一段爽心的清闲日子。邻居老李高兴地说,女儿不光常回家看看,还经常这样回家“做做”呢。

  儿女们“常回家看看”是件好事,但光看不做便叫人忧从中来。特别是住在城里的父母,他们当中的一些子女,无论是节假日或平时,隔三差五就要带着一小家人,两手空空“回家看看”。到家后,孙辈是贵人,儿女是客人,父母成了仆人。父母忙里忙外采购,还要当厨师,儿女们只顾玩扑克、搓麻将、耍手机,饭菜弄好了大家只管吃得欢,而饭后碗筷无人洗,还得父母来收拾。不少父母提及此事便摇头叹气。

  笔者认为,儿女光“回家看看”是不够的,还应当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在经济上资助,在生活上照料,在精神上抚慰父母。给父母创造一个幸福、舒适、安乐的生活空间,而不要给父母加忧、添愁。其实,随着老人年岁的增加,行动的不便,平常一日三餐都够他们忙乎,做家务劳动也不如从前干净利索,重体力活更是力不从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送钱送物不如回家帮老人做做家务实在。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儿女都能对老年人进行经济的供养,但往往忽略了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关心。尽管儿女们各有各的工作和生活,但也应该尽可能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多陪陪父母。除了回家团圆外,还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对于那些完全具备探望条件的儿女,如果他们只图自己享受而置父母于不顾,不仅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也是我国法律所不容许的。

  金钱易得,亲情难求。人至老年,由于特殊的心理状态,害怕孤独而感情脆弱,对家庭和亲情的需要比物质的需要更为强烈。老人需要和孩子们一起经常沟通交流,儿女也有责任对父母尽自己赡养的义务。这个义务包括物质赡养内容,更包括精神赡养内容。作为儿女,更要多关心老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自己欢乐时多想想老人是否也欢乐。做到多和老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即使远离老人,也要“常回家看看”,多打电话或写书信问候,尽量使老人感到儿女的孝心。但愿不要到与父母咫尺天涯,彼此声音完全隔绝的那一天,儿女们才会懂得:说话的需要暗含着父母生命的意义。但愿不要等到生离死别时,儿女们才会明白:父母的需要是多么容易满足。可是一切都已经无法弥补了,留下的只有深深的愧疚和遗憾。

  父母的爱,是浓郁的芬芳;儿女的感恩,是清雅的馨香。这个世界,即使落红成泥,即使岁月老去,因为有爱,有感恩,尘世的屋檐下,也依旧会暗香浮动,一代代、一辈辈,我们都会聆听到这馨香给芬芳的甜蜜回答。感恩父母!

  每逢节假日,很多儿女都回到父母身边过节,希望这些儿女在陪父母过节度假的同时,能多帮父母做些事、干点活儿,更希望节假日以后,儿女们也能常回家看看,若能“做做”就更好。让我们怀着一颗热忱的感恩之心对待父母,向他们尽孝。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

  文/黄景祥

来源:红网

作者:黄景祥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1/14/413376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