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诗意的呼唤难抵无奈的教育

来源:红网 作者:卜新国 编辑:林旻煜 2016-11-16 00:02:53
时刻新闻
—分享—

  “已经过去6天了,还是没有一点儿音信。”河北邯郸市曲周县16岁少年曹小艺因为无法忍受升学压力,于11月8日上午离家出走,家人多方寻找至今无果。他的父亲曹先生因思儿心切专门写诗发在网上,祈盼孩子早日回家。(11月15日《石家庄日报》)

  时至今日,中小学生“一言不合就出走”的消息早已不是奇闻异事,而这些事有时候与孩子的叛逆并无关联。虽然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找回,但也有个别学生从此杳无音信或遭遇意外,如今年上半年就陆续发生了上海13岁女生出走溺亡、河北邯郸16岁女生出走失联、河北张家界15岁女生出走被害等事件。孩子或许想以此表达自己的郁闷不满,但最终留给家庭和社会的却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一个父亲,我特别能够理解曹先生的疾首痛心和良苦用心,那一行行诗句中饱含着几多渴望,几多期盼,几多牵挂,几多无奈。然而,再诗意的呼唤也终究难抵无奈的教育带给自己的身不由己和心力交瘁。

  每到此时,社会上多会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责怪孩子的抗压能力差,质疑孩子的心理素养;另一种是讨伐国家的教育体制,痛斥学校的教育理念。然后,“减负”冷饭便会再次被端上热锅。

  实际上,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减负”从来都只是一个根本没有任何包袱的冷笑话而已。中考还在,高考还在,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家长和学校造成压力,而家长和学校的压力却又同时“无奈”地转嫁给了学生。

  当学生走出校门,各种各样的竞争又会扑面而来“暗藏杀机”:公务员招考、大学生村官选拔、职称职位晋升、评先评优等等,还是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压力。到时候,谁会给他们“减负”?或者,谁又敢给自己“减负”?

  事实证明,单纯的“减负”是苍白无力的,以教育制度和考试模式的改革来帮学生“减负”也是不现实的,甚至反而会成为变相“增负”的幌子。我们既不把学生逼上梁山逃避现实,自己也不能掩耳盗铃、弄巧成拙。

  眼下,我们需要反思的,并非是教育本身有没有过错,或者教育改革是否存在弊端,而是我们的立场和出发点是否出现了偏离。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没有真正遵循学生的本心,有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如若掺杂了家长、老师和他人太多的主观意图,不管以什么为名,都会让人不堪重负甚至忍无可忍;而这,恰恰是很多家长和老师最为擅长的。

  因此,别再总拿“减负”说事儿了,与其徒劳无益地空喊“减负”,不如就学会合理“受压”。在此语境下,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家长和老师如何学会承受压力,如何杜绝把自己的压力强加给孩子;第二,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压力,如何在适当自我加压中通过合理的方式释放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文/卜新国

来源:红网

作者:卜新国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1/16/413647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