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丢书大作战”的善意应当被肯定

来源:红网 作者:王晨雨 编辑:夏熊飞 2016-11-17 00:16:31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15日,一篇名为“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的文章,在朋友圈被疯转,微信点击量很快超过10万+,一场名为“丢书大作战”的活动在北上广三地同时上演。约1万本图书被“丢”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地铁的座椅、角落等地点,等待经过的人们捡起、阅读。不少明星也参与其中,很快在网络引起热议。这个活动是“赫敏伦敦地铁藏书”在中国的第一次试行,一时间获得众多人点赞。

  然而,16日网络上出现了“中国版丢书大作战遇尴尬,没人看的书被保洁收走”的新闻。很多反对者的声音称,早高峰挤得脚都腾空,书往哪丢?没人看的书会怎么处理?最后被保洁阿姨收走,那意义何在?更有人称,这就是打着丢书的名义去作秀,更有人称:缺乏公众阅读的氛围,别急着学女神丢书。

  这些反对者的声音看似有其道理,但是细想下来,却不尽然。第一,早高峰没有空间读书就代表一直没人读书吗?第二,这个活动是由商家发起的就必然有增加知名度的出发点,但是公益“丢书”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书名上有公司的logo就能说明是作秀了吗,那企业的公益捐款,是否也应该因为涉嫌“作秀”就被禁止?第三,缺乏公众阅读的氛围就不能效仿丢书了吗?丢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营造读书的氛围吗?难道只能万事俱备我们才能开展活动吗?如果人们不去为之努力,单单靠我们的自觉行动,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地营造出这种氛围?

  是的,丢书的活动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参与度,让人们开始思索和关注读书。在除了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时间段,还是会有人去读书,捧一本书去取代单纯的低头族玩手机,有何不好?此外,任何新生事物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不能因为存在不足我们就去否定它,甚至去妖魔化它。用改进取代否定是不是更好呢?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去开展这类的活动。比如在地铁站设立公益书架,摆放公益读物供人们阅读。无人阅读的书及时回收,如此也能避免被清洁工清理的尴尬。

  是的,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不能仅仅靠这种短暂的“丢书行动”,但是我们不能将其妖魔化,以偏概全,抹杀其合理性。活动的本质是为爱读书的人做一个公益分享,并引起公众对阅读的重视,重拾阅读的习惯,这种创意读书的善意分享活动值得去肯定。

  文/王晨雨

来源:红网

作者:王晨雨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1/17/413779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