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随着课间铃声一向,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学生们便来到了学校农场边,这次他们的课程不是测量而是种田。在农场的学生们排队领取农具,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该校将农场搬到了校园里,将“种田”设置为学生们的必修课,要求学生亲自下田种地挣学分。(12月14日 中国新闻网)
锄地、割草、种菜苗、浇水,这样的场景在农村常见,如今在大学校园中也出现了这般场景,不得不说是件稀罕事。在普遍存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观点的当前社会,锦城学院敢于将“种田”设置为必修课,勇气可嘉。
当然,有人质疑高校规定“种田”为必修课符合不符合课程规定,再者看学生们都是穿着大衣、皮靴下地,这“种田”的课程是否也是徒有其表。必修课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高校的公共课就包含生产劳动。由此来看,将“种田”这项生产劳动设置为必修课,公众完全不必大惊小怪。虽然学生们“种田”的装扮不太专业,但学生们挥舞着锄头,干得也是很卖力气的。或许他们在起初来上这门必修课也是不情愿的,但凡事都有个接受的过程,需要时间来改变观念,来塑造观念,不妨把学生拿起农具的那刻起就视为一个良好的开端,等他们的劳动结出累累硕果时,相信他们自己也能真正体会到这堂必修课的意义所在。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是学业还是劳动,都该有正确的姿态来对待。不要认为我们的学生只能拿起笔杆子,也要同样让他们能抡起锹把子。只有这样,一直倡导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才不只是说说而已,才不至于让我们的学生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依笔者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公众不要仅仅把眼珠盯在学分上,而要真正体会校方的良苦用心,端正姿态,视劳动为一种能力,一种不输于学习的能力。
“种田挣学分”不仅仅是一种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更是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与塑造。认识劳动的价值,培植劳动的观念,实践劳动的意义,不仅是学生时代的必修课,更是人生中不断积累的必修课。
文/冯悦
来源:红网
作者:冯悦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