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6%的受访者认为群发祝福毕竟是祝福,不反感;27.0%的受访者认为群发祝福没有诚意,不如不发;23.6%的受访者认为这是节日中的另一种“打扰”;22.0%的受访者认为“群发”是不尊重的表现;14.5%的受访者认为“便利”型祝福是浪费彼此时间。(1月5日《中国青年报》)
此调查不禁让人联想到2014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歌手郝云创作并演唱的歌曲《群发的短信我不回》,以此对过年“群发短信”这一普遍现象说“不”。随着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群发祝福短信也更加不受待见。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到现在,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排斥群发祝福。
其实,群发祝福也有很强的现实诉求在里面。最为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每逢佳节,需要主动问候一声,奉上祝福的人太多了,如果给每一个人的祝福都讲究私人订制,必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犹记得在去年除夕,笔者从晚上八点开始编发短信,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也未能及时给所有人送上祝福。
相比之下,群发祝福更加省时省力,但也因此被诟病,被贴上“毫无诚意”“虚情假意”的标签,很多人对群发祝福都选择不理不睬。其实不然,从情感上来看,即使是一份群发的祝福,也能证明别人还牵挂着你。抑或者,久了不联系的朋友,想和你聊聊又怕打扰,关系生疏之后也不知道如何开口,在这样的语境下,一份群发的祝福,也可能是对方想找你聊天的“借口”,我们需要读懂其中的“别有用心”,哪怕是出于礼节回应一句,一来二去,寒暄一番,也不失为一个联络感情的好方法。
同样,现在很多群发祝福也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从网上照搬各种华丽的辞藻,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更加追求个性化,一字一句都用心打磨。群发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例如,很多人在群发短信时,将朋友、长辈、领导区分开来,分别群发不同内容的祝福信息,虽然算不上是私人订制,但也是一个折衷的办法。
所以,逢年过节,若是收到一条群发祝福信息,也还请笑纳,切勿将其一概否定,更不应跳到道德的制高点,苛责别人虚情假意。
文/杨雄
来源:红网
作者:杨雄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