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讨论穷养富养不能掉进第三人效应的坑

来源:红网 作者:马云蝶 编辑:夏熊飞 2017-02-08 00:03:02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5.6%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很多家长奉行“穷养儿,富养女”,43.0%的受访者认为“穷养”和“富养”是指物质上的“艰苦”和精神上的“丰富”。责任担当(72.9%)、艰苦朴素(71.4%)被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该吃的“苦”。(2月7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刚看这个新闻的时候,觉得这些不低的数据才是中国家长关于育儿的“正确打开方式”,好似通过这个新闻,我们多少能看出,很多家长终于不再一味地用物质来衡量和践行“穷养儿富养女”这句话,不再刻意机械地紧逼儿子的消费而把女儿捧成小公主。

  但是这里面其实不难发现一个“坑”:“受访者发现身边很多家长奉行xxx”,“很多受访者认为穷养和富养是xxx”……这就略显尴尬了,受访者可能只是学生或者任何一个不是父母的人,他们发现的“很多”可能是看了某新闻或隔壁邻居某次对话,其实很没有说服力,进而他们认为的穷养与富养的真正内涵也有待考究,也就是说,这组数据没有看起来那么漂亮。

  况且退一步说,即使这些受访者大多是家长,或全是有自己的育儿经的家长,那他们的说法和所谓的“认为”也大有可能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假象或者干脆掉进一个“第三人效应”的坑。

  “第三人效应”是一个传播学概念,通俗来说指的是人们倾向于高估大众媒介对别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尤指负面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面对一个传达了暴力血腥或色情的任一媒介内容,人们总会觉得“某某人或某类人肯定会受这个事的很大影响,进而他可能也发生这种负面的事”,而那个被猜测的“某某人”从来不是自己,因为自己是英明的,不容易被负面影响的。这就是“第三人效应”,用于对“穷养儿富养女”这一传统育儿经的理解上,同样适用。

  的确,如今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穷养和富养之间存在的认识误区,也开始小心翼翼地更正着教育理念和行动,但是往往也很容易出现“你看看某某家那女孩,饭都不会做,将来怎么嫁人?”或者“将来嫁人了不会照顾老公要被婆婆嫌弃死……”抑或“这次考多少分就奖励多少零花钱,要是比上次分低这个月就没钱,男孩要吃苦!”之类的矫枉过正、自以为很正确的育儿行动。最终多会导致男孩胆小怕事,女孩虚荣骄纵或无法独立自主。

  不得不提醒各位自认为自己做得不错的家长,你可能只是想得不错,或者你干脆想的做的都是错的,你觉得别的家长只会在物质上践行“穷养儿富养女”而自己注意到这个误区了,但是你的做法可能与你的认识相差千里,早已跌进一个关于穷养与富养的“第三人效应”的坑。

  文/马云蝶

来源:红网

作者:马云蝶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2/08/420681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