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何大学生会深陷校园网贷泥沼?

来源:红网 作者:程彦暄 编辑:林旻煜 2017-04-11 00:01:35
时刻新闻
—分享—

  形形色色的网络、民间借贷平台,高到离谱的利息,花样繁多的收费标准……当这一切悄然走进校园,一些消费自制力弱的学生开始深陷“借贷泥潭”,拆东墙补西墙地挣扎,只会让经济尚未独立的他们越陷越深、无法自拔。而这一切已不仅仅局限于校园。目前多种借助网络形式的民间借贷方兴未艾,然而这一新生事物也游走在“失范”的边缘。闲散的民间资金该如何走上正途……(4月10日西部网)

  因为无力偿还网贷,有的学生自杀,有的学生选择卖淫,有的学生四处躲债,更有甚者连累了整个家庭,关于网贷“陷阱”,国内媒体早已多次曝光,为何还有如此多的大学生在同一“阴沟”里翻船?

  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来分析,造成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多的主观原因,主要是重享受、搞攀比、爱炫耀的心理特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过度和储蓄理财观念淡薄,而客观因素则来自于商家的诱惑性信息、网贷钻空法律漏洞以及不良的社会消费风气影响等等。

  透过现象看本质,非理性的消费心理根源在于非理性的价值观和思维逻辑,从小,父母与校园的教育多围绕成绩和道德展开,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家长会为其报奥数、英语、舞蹈、音乐、围棋等各类补习班,而唯独缺失了社会实践教育。论大学生逻辑判断的用武之地,非考试莫属,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做题技巧,遇到陌生的问题,即便蒙也会有较高的正确率,然一旦遭遇社会问题,则显得束手无策,任人宰割,原因就在于从小缺失了对社会的价值判断和理性的逻辑思考。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贫,他们会更早得接触社会,磕磕碰碰中积累了社会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逻辑分析和判断思维,故而会更多地避免跌落社会陷阱,即便失足,也可以理性分析,从而尽快“逃脱”陷阱。

  可见,网贷危机更似学生非理性教育体系的导火索,不系统地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便解决了网贷危机,还会出现更多其他的危机。不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社会,不要灌输价值判断,而要引导孩子通过社会实践,在不断地挫折、困难与独立解决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模式,有了这些做基础,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社会接触中,相信孩子都能应对自如,进而避开各类“陷阱”,理性应对各类危机。

  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完善市场准入管理,加强经营监管和市场自律;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为风险监管,划定“安全港”。在机构监管的基础上,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行为监管,明确创新业务的业务属性、风险控制点及行为边界,防止“监管真空”。

  文/程彦暄

来源:红网

作者:程彦暄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4/11/426181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