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李雪莲遇上郑板桥

来源:红网 作者:风栖坞 编辑:夏熊飞 2017-04-28 00:13:04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追上了一部不算太火的剧《糊涂县令郑板桥》,该剧讲述了郑板桥在任范县县令期间,为官清正爱民,办案机智聪慧等一系列故事,展现了一代廉吏的经典传奇故事。

  不知为何,看着看着竟想起了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女主角李雪莲,想着如果李雪莲遇上的是像郑板桥一样的官员,又将演绎一个怎样的故事?郑板桥是一个心里装着老百姓,万事以百姓利益为先的廉吏,为了百姓能安然度过灾年,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开仓放皇粮。而李雪莲遇到的官员却是推诿搪塞、粉饰太平,遇事以如何保住自己的“帽子”为出发点,为防止她继续外出“告状”,甚至派专人24小时守在她的家门口。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民态度。

  虽然李雪莲要告的状本身有点荒唐,但她确实心里不平,心中有屈。离不离婚,真或是假对于李雪莲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她要争个“理”字,这个“理”更多的是情理,而不是法理。情理之事可能不能以法律手段来解决,但如果官员能站在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开她心里的疙瘩,事情是否就能更早更圆满的解决呢?后面的一系列闹剧是否就不会发生了呢?

  我想按照郑板桥的思路,他应该会在李雪莲第一次告状的时候就不会像王公道一样高高挂起,一副你不要胡搅蛮缠、无理取闹,只想尽早打发李雪莲走的态度,而是会认真倾听,给予尊重和理解,感同身受,找到李雪莲告状的内心真实原因,耐心疏导,妥善解决,这样就不会让“轴”得不一般的李雪莲感觉是官员偏袒、不作为,从而坚持十多年的告状之路。

  现实社会中,像王公道、荀正义、郑重这样的官员大有人在,说不上他们有多大的错,甚至是正确把握了法律原则,但他们确实没有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没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知法懂法水平也千差万别,再加之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等的差异,做好群众工作的确比较困难。但只要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工作思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秉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耐心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解决群众的困难,相信就没有办不好的事了。

  文/风栖坞

来源:红网

作者:风栖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4/28/427894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