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了文化味的七夕就像一杯白开水

来源:红网 作者:于海新 编辑:夏熊飞 2017-08-29 00:20:03
时刻新闻
—分享—

  作为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大国,中国不缺爱情文化。从《诗经》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单相思,到“执子之手,以子偕老”的生死不渝,再到后来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离思,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惆怅……唯美的意境,经典的语言,都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流传下来的爱情故事,大多经过悲剧的洗礼,璨若星河的爱情文化中,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流传最广,也最为动人,人们感动于他们忠贞无畏的爱情,于汉朝开始,便有了七夕节。相传每到农历七月初七这天,牛郎织女就于鹊桥相会,姑娘们会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祈祷能有个美满的婚姻。

  又逢七夕,适巧昨天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妹妹说,织女又在哭了,应该是相会前的喜极而泣,我不禁莞尔。这样的说法,美是美的,年轻人应该不会喜欢。一早起的朋友圈里,不乏有人调侃:男朋友大赛今天谁是赢家?

  虽是调侃,但听得出对“物质爱情”的反讽。曾经的中国式爱情是媒妁之言、是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在当下时间的经纬下,在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对冲的时代,爱情又有了怎样的时代投影?不得不说,在商业社会的巨大阴翳下,爱情,越来越有格外明显的物质期待。如果说,是商家撑起了这个七夕,倒也不为过。

  犹记得彼时年少,故乡的七夕颇有意思,我和妹妹会在这天晚上钻到葡萄架底下,听一听牛郎织女的对话,男女之间也会送礼物,妹妹手巧,编过同心结,也做过荷包。只是那时没有玫瑰花,也没有巧克力,在西方的情人节流行起来之后,玫瑰花和巧克力也成了当下年轻人爱情的象征,七夕节这天的玫瑰身价倍增,爱情主题酒店也是一房难求。但引一句略略心酸的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因为我的情不在西方,爱也不在西方,所以觉得无味。

  觉得无味,是因为感受不到文化的灵魂,节日便寡淡的像一杯白开水。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传统的六大节日之一,被赋予了夫妻相爱、和睦生活的期许和寓意,却没有明确的文化载体,没有载体的文化,便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像春节有春联,端午有粽子,中秋可赏月,那些古代穿针乞巧、种生、葡萄藤架子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等具代表性的活动,几乎失传了,在失传的同时没有新的文化接续,是故现在七夕没有形成传统节日的独特性,人们情无所寄,七夕反而成了西方“情人节”的翻版,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存在的缺失。

  我以爱情为话头,亦以爱情煞尾。我们代表爱情的七夕,不能失了文化气息,就像我们的爱情文化,不能失了根,寻找丢失的七夕文化载体,这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文化的责任。

  文/于海新

来源:红网

作者:于海新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8/29/440755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