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官员应少些不良“雅好”,多些健康“爱好”

来源:红网 作者:邵振华 编辑:司马清 2017-09-07 16:00:4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落马官员中因雅好变雅腐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群众常常为这类腐败官员送上“雅号”,并在社会上流传。江西峡江县原县委书记宋铜以支付紫砂壶等名义收受巨额钱款,被称为“壶哥”;江西省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建华因嗜好喝茶,被人称作“茶主任”,“以茶会友”成为周建华编织关系网乃至权钱交易的重要方式;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因沉迷收藏玉石而被人称为“玉王”“玉痴”,玉石、玉器成为行贿人找他办事的敲门砖……

  人都有爱好,官员也不例外。官员的雅好,经营得好可以为自身形象加分,经营不好,就是一座碉堡,攻堡垒者可施技从内部突破。有句话说得好:“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因为不良“雅好”是突破一切防线的关键,打开官员雅好的大门。

  《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另一则是《南村辍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官员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不良“雅好”是官员滑向腐败深渊的助推器,“雅好”背后暗藏权力买卖。为何“雅好”成为官员受贿新宠?根本原因在于“雅贿”的隐蔽性和多样性。紫砂壶、普洱茶、玉器等不像现金那么“烫手”,也不像房产、汽车那么“惹眼”,为行贿受贿行为穿上人情往来的马甲,有了相互交流的借口,官员受贿似乎也就有了遮羞布,负罪感就此减弱。即便东窗事发不幸落马,由于艺术品价值的评估相对专业不易认定,因此,收受“雅贿”的官员“善下手”“敢下手”。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倪发科等落马官员们由“雅”而“腐”、由“好”而“贪”的教训,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官员如何才能做到少些不良“雅好”,多些健康“爱好”?首先是划爱好“红线”,就是做自己的事,花自己的钱。要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培养积极向上,环保健康的爱好;其次是守廉洁底线,不接受别有用心的“免费午餐”。要远离贪欲,守住权力,坚守心中那片净土;最后是扩大财产公布范围,对一些隐蔽性较深的物品也需申报。同时,对官员在个人爱好方面违反党纪法规的腐败行为,要严厉查处,形成震慑,以此赢得党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

  文/邵振华

来源:红网

作者:邵振华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9/07/441850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