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0岁学霸称自己的爸妈不配有他这样的儿子。一名17岁的CEO称三四十岁的企业家已然属于“老一辈”。近期,不少媒体以类似“英雄出少年”的新闻为噱头,人为制造出另一种“老龄化”社会情绪。这个情绪的背后,其实潜伏着这些“少年英雄”的人格危机。
有人说,中国进入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后一辈瞧不起上一辈的现象,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今天浪打浪这么无情的奇观。每个时代都有造神,这个时代的神童们,亲口鄙视父母,满眼不屑长者,被刺痛的人们着实感觉“后生可畏”。
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接受新理念、获取新知识、运用新技术,比起年长的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些天资聪慧者早早成为学霸、积累可观财富、圈粉无数、名气冲天。但是,他们的口舌之快,折射价值观不成熟,掩饰不住见识短浅、自负轻狂、漠视人文、低估别人、自制力弱等性格缺陷。过去,我们可能以童言无忌而一笑置之;现在,有些家长急于孩子成龙成凤,一些“假性成熟”的言行有可能得到宽厚者的不当应合,甚至经媒体宣传和舆论放大,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纵容。
从生物学来说,动物越高级,在母体内孕育的时间就越长,如人类的胎儿在母体内的时间就最长。出生之后的身心成长,人也比其他动物需要更长的过程。人格成长也是这个道理,它决不会与各类“业界奇迹”正相关。
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作为权利义务的资格。心理学意义和道德层面的人格,都不排除社会属性。“少年英雄”们有太多“用户体验”的快感,而性格最需要现实社会的严格磨砺。人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凝聚,是经历与时间的书写,不会舒舒服服速成,也不可能像业绩一样容易产生奇迹。
对于各种“业界奇迹”,不妨引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观点,现实主义者如果不姓神的话,总有勇气和办法不相信奇迹。即使奇迹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的形式出现在他面前,他宁可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器官,不承认这是事实。如果承认,也只承认那是一种自然的、不过在这以前他不知道的事实。
越是时代的宠儿,越有可能要付出未来的代价。历史上的“伤仲永”是最具借鉴的标本。当年韩寒的公共姿态和有些言论让很多人吃不消,后来随着年龄阅历增加,情况得到很大改善,不管韩寒承不承认,不排除里面有他本人人格成长的因素。
关注10岁学霸或17岁CEO的人格成长,不是九斤老太太的多虑,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应有之义。一个成熟社会,既要防止拔苗助长,也要注意早慧早衰。以理解之名一味包容年轻人的轻狂,那不是保护,是伤害,与给婴儿起名“王者荣耀”无异,似乎很新鲜,却隐忧无限。
文/易国祥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