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别让城市保洁员“流汗又流泪”

来源:红网 作者:谢鸿瑞 编辑:王俞 2017-09-15 00:03:38
时刻新闻
—分享—

  据媒体报道,西安市17名保洁员一天捡六千多个烟头,这些保洁员每人负责的街道长度大约150~180米。按照内部考核规定,路段的烟头数量在4个以内算合格,每超出1个,罚款1元。9月6日,有3位保洁员因所负责街道的烟头超过了规定数量,分别被罚了20、70和100元。

  这则新闻不禁让人想起了此前引发热议的“以克论净”。同样是在西安市,同样是近似苛刻的清洁要求,也同样是以对保洁员进行考核、检查、处罚的方式来压紧环卫责任,不得不让人感叹,当地对环卫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力度之大。

  重视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固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将消灭大量烟头的重任完全寄托于人力、依靠于处罚,未免有些不人性、不科学。

  据统计,17名保洁员一天共捡拾烟头6348个,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天要捡370多个烟头,在周末或节假日还会更多。众所周知,保洁员的“主业”是打扫卫生、保持整洁,烟头作为垃圾的一类,并非要专门花时间去捡,而是打扫时弯腰捡到或一同扫走。但仅烟头一类垃圾数量就如此大,保洁员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

  此外,“每人负责的路段的烟头数量在4个以内算合格”的要求,仿佛给保洁员拧上了“发条”。为了达到合格标准,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考核,为了不让汗水因处罚而白流,他们唯有不停地清扫才或许能“幸免于难”。保洁员拿着并不丰厚的工资,风吹日晒,本来就很辛苦,再加之近似苛刻的考核标准及戳中痛点的经济处罚,说“闻者伤心”一点也不过分。

  更关键的是,这种不够人性的清洁模式能起到多大作用?看似“深度清洁”,实则“末端管理”,治标不治本。

  烟头的来源是过往行人,为何不处罚有乱丢乱扔陋习的行人,却处罚保洁员?处罚了保洁员,行人就不会乱扔烟头了吗?显然不合常理。况且,保洁员的上前劝阻,常换来让人耳熟的“我不扔,你有工作吗?”“我不扔,你吃什么!”等盛气凌人的回答,凸显了其社会地位的相对弱势。不治本却治标,不惩恶却惩善,恐有捏“软柿子”之嫌。

  靠处罚保洁员无法消灭烟头,靠单一、苛刻的环保标准无法改善环境。相关部门唯有打出设施改进、垃圾分类、执法监督等组合拳,才能真正让城市环境焕然一新,让保洁员不至于“流汗又流泪”。

  文/谢鸿瑞

来源:红网

作者:谢鸿瑞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9/15/442567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