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红”官员如何回应“作秀”质疑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编辑:王俞 2017-10-05 00:02:01
时刻新闻
—分享—

  “网红”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有产物,指的是在网络上因为某件事或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网红”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其评价态度褒贬不一。而当“网红”成为“官员”的前缀,公众或许注意力更加“集中”:是为了融入潮流身体力行地为公众办实事,还是蹭热点只为“作秀”图谋升迁捞政绩?

  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便捷、高效、即时等特点。当其作为超级“宣传栏”之时,对一个地区、对某个人的影响无疑是空前的。此前无人问津,经过网络层层渲染解读之后,一夜之间举世皆知,此种事例比比皆是。鉴于此,在公众舆论注目下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或者类似于副县长在演唱会间隙蹭热度推销枸杞,从而被舆论称为“网红”,虽能极大增强宣传实效,助力部门和地区发展,但大多官员对如此主动“上网”,依然心存忧虑。

  官员的“忧虑”不难理解。内因方面,不外乎是官员的群体性心理。除了传统文化要求人们别出风头,要警惕“树大招风”之外,“敏于行而慎于言”也是入仕为官的“标准动作”。如果像某地官员“有意见去厕所提”这般大放厥词,其负面效应无疑是颇为巨大的。外因方面,自然是因为网络的极速传播效应。网络作为一个“扩声筒”,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断章取义、过度引申,或者个别有意曲解,官员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许很快就发酵成“政府内部消息”“即将出台的政策”等等,从而引发不必要的骚动。

  有鉴于此,从客观角度看,“网红”官员时有,但不常有。这也是为何每次出现官员主动站出来对舆论喊话,会迅速捕获公众的眼球,引发热烈的讨论。从“副市长朋友圈喊话联系雷军”,到“副县长微博卖冬枣”,此类种种,概莫能外。这是因为在互联网上,官员不约而同地保持了一种“集体失声”的状态,在此背景下,能够敢于将自己置于聚光灯下的,不仅仅需要一份不怕被质疑是图谋升迁而“作秀”的勇气,更需要一份真正做实事做好事的为民担当。

  互联网作为时代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正在对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对于互联网,官员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害怕被质疑、害怕被解读,从而主动放弃这块融入公众的“新大陆”。只要出发点是一心为民,只要这样的“上网”讲分寸守纪律有底线,官员就不应该对成为“网红”避之不及。须知,与公众的实际得利相比,针对自己的些许质疑都只是细枝末节。通过这些质疑,倒逼官员在“俯身”互联网之时把握好分寸,找准角度,以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方法达到宣介效果,岂不更好?

  官员成为“网红”有什么可怕?被质疑“作秀”有什么好担心的?真正回应“作秀”的质疑的,不外乎扎扎实实地干事创业,用公众看得见、摸得着、铁证如山的政绩去回击。当公众主动站出来为这样的质疑鸣不平之时,官员不仅收获了组织的认可、内心的富足,更收获了公众衷心的“点赞”和拥戴。

  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百花齐放的时代,只要官员不是过分炒作只为“蹭热点”,这样的“网红”官员就该多一点。让民意上网,让官员上网,用互联网践行群众路线,让民意的聚集与采集在网络上找到相汇相容的交集,这不仅仅是尊重时代发展规律,与公众取得情感共鸣的好举措,也是官员践行担当精神、努力干事创业的有力体现。

  文/汪东旭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0/05/444138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