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贫困生家乡特产代言开启扶贫新思路

来源:红网 作者:楼威 编辑:夏熊飞 2017-11-15 00:04:22
时刻新闻
—分享—

  昨天晚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及学校学工部、招生就业处、工会、团委学生会、校友总会等部门微信公众号,火力全开,为学校贫困学生家乡特产代言,帮助他们把家乡特产推向社会,增加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网友纷纷点赞,称举措“太暖心”。(11月14日《都市快报》)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资助贫困生的方式饱受诟病。为了公平,一些高校制定了苛刻的程序,“贫困证明”是硬杠杠;申请、审核、公示必不可少;有时需要登台演讲,“哭穷比惨”。有的甚至对贫困生的衣食住行做了限制,一旦发现其使用的物品或参加的活动与贫困生身份不符,立即取消补助。

  一些不够周全的举措和流程,让受助者的尊严碎了一地。越贫困越敏感,不少人选择了放弃申请补助。但若程序不透明,又难免暗箱操作,影响资助金的公平发放。如何在公平和尊严之间找到平衡点,既呵护受助者的自尊心,又能实现精准资助,这个两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的各高校。

  问题难解,源于过往的资助往往只限于物质层面。而“贫困学生卖产品,学校为他代言”的扶助活动是非物质性的资助,因为学校提供的主要是身份的核实、经营的指导和卖力的吆喝。

  这种扶贫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原来是我们对贫困的理解,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贫困生缺钱,只是结果和表象,根源在于缺视野、技能和渠道。发展性扶贫,打破了扶贫的边界,将扶贫给钱演化为扶贫给“路”、扶贫给“技”、扶贫给“志”。这样的资助,是振奋人心的。学校搭建平台,为贫困生家庭的土特产吆喝和背书,不仅仅帮助了贫困生本人,还为贫困生家庭打通了营销渠道。“发展性扶贫”引领贫困生发掘自身的价值,让敏感、自卑的贫困生们找到自信,走上自力更生的光明大道。

  不伤害贫困生的尊严,体现的是一种博爱,一种教育的艺术。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除了传统的“奖贷助补减”,类似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这种“无物质、发展性扶贫”可以多来点。

  文/楼威

来源:红网

作者:楼威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1/15/447400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