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近日对媒体报道的“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问题作出批示:“白血病患儿缺药将使这些家庭雪上加霜,要将心比心,高度重视所反映问题,抓紧采取有效措施,特事特办,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切实缓解患儿家庭的‘用药之痛’。”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正在生产“巯嘌呤片”的制药公司——德清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已将第一批15000瓶白血病患儿救命药装车发货,将在本周送往中国各医药公司和医院。(11月22日澎湃新闻)
白血病患儿“救命药”因何出现短缺?业内人士解释称,该药定价低廉,药企普遍反映没有利润空间,加之上游原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过快,导致药企采购困难,生产积极性不高。不少网友把矛头指向药企,呼吁药企承担社会责任。
让药企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完全没问题,但药企不是公益企业,仅靠药企良心能否hold住廉价药市场?将心比心,又是说给谁听?今天浙江这家药企来救火了,又怎么保证长期性供应?
众所周知,廉价药断供不是个新问题,且具有全域性和周期性。在医院、在药店,有些药品甚至常年断货。就拿我的自身体会来说,长期伏案,用眼难免过度,去药店买两块多一支的红霉素眼膏,十次有九次缺货,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多元的滴眼液。上周带孩子去打疫苗,国家免费供应的流脑疫苗仍然没有到货,据了解已断货半年之久,当然也有替代品——六十元一针的进口疫苗。身边不少人也总是抱怨医院开的药太贵,普普通通的小感冒,进了医院没有几百块下不来。
这不是救命药,老百姓抱怨几句也就不了了之了。但一些救命药断供周期性上演,却成了老百姓生命难以承受之痛。近几年,抢救凝血障碍的鱼精蛋白、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效药溴吡斯的明片、儿童肿瘤常用药平阳霉素、眼科手术常用药丝裂霉素等廉价救命药不时传出断货消息,老百姓“揪心”又“寒心”。廉价又安全有效的药品断供,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药负担,而且更容易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
缓解廉价药断供,整个链条都不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总理的“将心比心”,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对号入座”。
制度上,当早日完善、规范药品短缺管理流程,建立全链条早期预警机制。可建立药品短缺信息平台,实时发布短缺信息,从生产、流通等重点环节入手,鼓励原料供应商、制药厂商、药品经销商、医院、患者等多方参与,推动实现信息监测全覆盖,实现廉价药品短缺早期预警。
生产上,生产端是避免廉价药断供的关键一环。尽管生产成本、药品价格制度等客观因素存在,但药品不是普通商品,药企确实应担负起相应社会责任,形成把“制药为治病救命”放在首位的舆论共识,摒弃过分逐利心态。国家也当通过建立生产激励机制、给予政策倾斜、实行常见短缺药品定点生产等机制,缓解药品短缺。
经销上,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仍有缺漏,各地应尽早完善廉价药品目录制度建设,采取行政手段,保障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同时细化监管和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廉价药“药店不愿卖,医生不愿开”的问题。
破解廉价药品断供困局,需要全链条发力,多方面、多部门拧成一股绳,才能走出廉价药“药荒”,让老百姓用上“廉价好药”。
文/于海新
来源:红网
作者:于海新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