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冒名顶替的漏洞何时能堵上?

来源:红网 作者:谢鸿瑞 编辑:王俞 2017-12-01 00:02:26
时刻新闻
—分享—

  几年前,媒体曾报道过有人冒名顶替上大学。近日,有人冒名顶替当教师的事情,又被媒体曝光。在安徽宿州,一个真名叫苗娟的人,冒用“王莹莹”的学历、照片、身份证号,在一所学校当起了教师,这一干,就是16年。(11月29日央广网)

  近日,电视剧《猎场》正在热播,其中由胡歌饰演的郑秋冬出狱后铤而走险,冒名顶替覃飞挤入CBD的剧情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如此戏剧化的事情,却在现实中真真切切地存在,正是印证了“创作来源于生活”。

  但令人费解的是,顶替者是如何知晓被顶替者的详细信息,又是如何瞒天过海,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王莹莹”事件中,要准确知道其“申请教师一职未被录取”,可并不“简单”。当初是相关单位未联系上本人,还是顶替者利用公权力弄虚作假还未可知,但“误会”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事信息不对称、权力运行不公开所造成的未录取“错觉”。

  何况,被顶替者拿着相关材料堂而皇之到学校任教都是两年后了,相关单位难道没有一丝质疑?哪怕比对一下照片,也能发现其中的“猫腻”。人事管理相关程序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可见一斑。

  应看到,除了“王莹莹”,还有“王娜娜”“罗彩霞”“林琳”……冒名顶替案发生后相关违法人员几乎都得到了惩处,但下次仍有其他顶替者“粉墨登场”。其中,除了公权力的弄虚作假,人事上的监管缺失,恐怕更在于人事管理制度漏洞的客观存在,才让人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如果当初没有被顶替,她们现在会是什么样?不敢想象也难以想象,人生“错位”,青春流逝,是何等痛苦和遗憾。冒名顶替性质恶劣、贻害深远,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窃取他人的权利、地位、机会,是利益追逐下道德伦理和法治观念的丧失。如果冒名顶替的漏洞不堵上,公平正义何以实现,法律尊严又何以捍卫?

  有关部门不仅要以“零容忍”态度对冒名顶替案件一查到底,揪出背后的“腐败势力”甚至“黑色产业链”,更要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堵上人事管理制度的漏洞。“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深化标本兼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是正途。

  文/谢鸿瑞

来源:红网

作者:谢鸿瑞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2/01/449012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