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冰花男孩”的痛点在于父母失职

来源:红网 作者:茅羽瑶 编辑:王俞 2018-01-12 00:03:12
时刻新闻
—分享—

  “冰花男孩王福满”事件从9日起持续发酵,所在学校于10日收到首批10万善款,有企业提供144套保暖服和20套取暖设备;11日,网易转载多家纸媒消息:男孩明明弄丢手机后被母亲乱棍打死,明明骤然离世。

  这两则新闻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看似“一喜一悲”、截然不同,但最该反思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父母失职。

  从澎湃新闻的采访中可以看出,王福满缺少的并不只是衣物:他平时“一般穿四、五件衣服”,家庭贫困但不至于没有棉衣。他以为是晴天,所以只穿了两件,才导致受冻严重。那么,孩子的父母在哪?为什么不让孩子穿厚一些?

  王福满的家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家庭。他的母亲两年前出去打工至今未归,父亲也很少回家。王福满与姐姐、奶奶长期一起生活。孩子最缺的,是父母的关爱和照料。试想,如果家人能在他出门前说一声“今天有雪,你多穿点”,最好帮忙再加一副棉手套,那他的小手可能就会少好几道裂痕。

  同样的,男孩明明的惨剧也有相似的痛点。他的母亲陈某因为丈夫常年不回家且不给生活费而负担繁重,最后因为明明丢手机一事极端地倾泻怨念。更让人寒心的是,陈某常年殴打明明,孩子带着一身伤离去。试想,如果在陈某发泄情绪的时候,还有明明父亲或其他家属在场,能及时进行劝止与宽慰,那么明明很可能不会被暴打致死。

  旁人或捐款捐物,或抨击斥责,都敌不过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和终生老师。而当王福满说“我不想(妈妈),她每次走,都不给我们打一声招呼”,当明明在受尽折磨时说“妈妈,我不想看到你”,父母的失职和缺位已经对孩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他们的错误做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更让孩子无法行使《儿童权利公约》赋予的发展权和参与权,深深扭曲孩子关于“亲情”的认知与理解,其造成的伤害,根本无法与“沾染一头风雪”“丢失一个手机”相提并论。

  现如今,父母失职导致的悲剧,俨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全国每年有20万0-14岁的儿童因为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死亡270余名,绝大部分的死因都与父母失职有关。另外,92.1%的涉罪未成年人处于与家庭脱离的状态。

  父母失职的后果严重,需要法律的监管。但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法律中,关于剥夺父母监护权的相关条款没有具体规定执行方式。这就要求明细剥夺监护权的具体形式,如落实全国政协委员李铀的建议,在《刑法》第四章增设“儿童监护疏忽罪”等,完善配套制度,从而切实保障孩子的生存发展。

  除了刚性的准则约束,父母失职的病根在于父母自身。如西方的谚语所说:“No child asks to be born. If you bring a life into the world, you owe the child something.”“对孩子负责”的理念应当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为人父母”之心。

  比受冻更寒心的,是父母的失职。父母失职问题的解决,需要法律的监督和自身的约束,“儿童利益最大化”的理念践行仍然任重道远。

  文/茅羽瑶

来源:红网

作者:茅羽瑶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1/12/452792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