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反复折腾人行道”也是一种作风病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夏熊飞 2018-04-06 22:54:19
时刻新闻
—分享—

  一条人行道,短短一年时间里,经历了水泥路到地砖路,再回到水泥路的一次“轮回”。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折腾”成了市民对此事的直白评价。(4月5日 澎湃新闻网)

  修路本是好事,却引发市民不满,这样的事情或许让当地政府部门相当难堪。相信整修人行道的初衷肯定是好,既美化城市环境,又让公众有更好的行路体验,但或许是因为前期少了一些实地调研,反让事后多了几分“折腾”。据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回应,“因为路边洗车店较多,道路常年被轧,用大理石建设路面容易损坏,这几年反反复复在修,今年更改了一个方案,可以减少道路轧坏”。

  洗车店不是短时间凭空出现,修路本可变得更为简单。很显然,修来修去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如何提升洗车店门口路面“抗压底气”,这才应成为重点。翻来覆去“折腾”整条人行道,只会更加折腾人。且不说周边商家利益生意受损,行人路过只能与机动车抢道,安全隐患也是不小。

  因而,笔者认为,“反复折腾人行道”也是一种作风病。一来,在明知路面会被反复碾压的情况下,没有做出最有效的判断,反而选择容易损坏的大理石作为“原材料”,直到问题再发,又急忙推翻重来,其中必然少不了脱离实际的“拍脑袋”决定,让资金平白消耗、浪费;二来,洗车店门口的路面容易压坏,不代表其他商铺外面的路面也同样存在问题,“哪里坏补哪里”在道路维修这块并非“毛病”,把好的路面也同样全换,固然是可以统一“造型”,但背后却难免给人留下“面子工程”的印象,只会让公众看到有关部门的“轻浮”作风;三来,人行道终归以人行为主,路面被车辆压坏,不管是规划有问题,还是洗车店开放地点有问题,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都是一道管理“失分题”。

  人行道,是行人出行的安全通道,也会社会法治精神和城市治理水平的最基础体现。把洗车店“转移”到更加合适的地点,让人行道回归“人”使用的本位,减少车辆碾压造成的不必要损坏,这是政府部门需要努力推进的改善;把规划考虑得更加细致,维修道路前多实地查看、充分听取市民普遍意见,让人行道更加经久耐用、方便出行,尽可能少被“折腾”,也会比漂亮“造型”、好看“材料”更能获得市民认可。

  希望有关部门能从“反复折腾人行道”事件中吸取教训,多“折腾”自己、少“折腾”群众,多一点细心与“接地气”、少一点“草率行动”,推动更多惠民工程扎实落地,才能让群众更有幸福感与获得感。

  文/陆仁忠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4/06/459643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