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连接无锡火车站和汽车站的通江大道隧道内出现雷人宣传海报,海报中展示了灵山大佛、三国城、南禅寺等诸多无锡地标元素,但在海报“无锡印象”四个大字下方印着英文——“Welcome to Si Chuan”。无锡市梁溪区政府新闻办公室28日在官微回应,系有人在非广告位擅自发布广告,已立即拆除。(7月29日《新京报》)
近年来,各地在加快经济发展、进行城市建设、提升文明程度、组织突击任务等各项活动中,总会在居民小区、建筑外墙、广场周边等公共场合悬挂宣传海报或宣传标语。我们应该承认,一幅海报虽然简单,一幅标语也字数不多,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凝聚了一个地方的智慧,它具有广泛的动员性、深入的感染性、强烈的鼓动性,不仅可以造势,而且有利于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然而,时不时曝光的“雷人海报”不仅令广大群众啼笑皆非,而且使政府颜面扫地。
从官居方的回应看,“雷人海报”的出现,“系有人在非广告位擅自发布广告”,对此不少人表示质疑:如是某个企业或个人“擅自”发布,应该宣传自己的“产品”或“观点”还算合理,而宣传“无锡印象”真的是发布者“大公无私”吗?因此,对于出现的“雷人海报”,相关部门不能满足于“立即拆除”,而应该彻查“雷人海报”的发布者,若真的是“有人在非广告位擅自发布”,就要依据相关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予以处理,不能“下不为例”。若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所为,则应像整治“四风”问题那样,深挖根源,强力问责,认真整改,绝不姑息。
首先,要改变宣传海报的抄袭作风。不论是搞城市建设,还是抓经济发展,也不论是创建文明城市,还是组织突击活动,都需要全民参与,这不仅要求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宣传海报简洁凝练、易于传播,而且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把海报的设计、印制、张贴看成是“应景”的差事,更不能为了省时省力而照搬照抄兄弟城市的内容,甚至连地名也不加修改,以致丑态百出、留下笑柄。正确的做法是广泛征群众求意见,从广大群众中凝聚智慧,使宣传海报的拟定过程成为发扬民主、汇聚民智的过程,成为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
其次,要监督宣传海报的制作过程。纵观“雷人海报”事件的发生,无不与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有关。有的认为此事是“小菜一碟”,因而没从心里当回事;有的抱有“差不多”的思想,认为“差一丈也一样”,因而在标语制作悬挂过程中“只求完成任务,不求精益求精”。因此,在宣传海报拟定后,不论交由哪个部门制作,都需强化“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不忽视任何一个环节。从字体的设定、材质的选择,到小样的校对、成品的接收,最后到悬挂的方式、悬挂的地点,都要明确具体的责任人,从而从源头上杜绝“雷人”事件的发生。
再次,要问责“雷人海报”事件的责任人。俗话说,“作风问题无小事”,看似小事的“雷人海报”却折射出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而在工作实际中,一些地方在处理“雷人海报”问题时,为了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往往是止步于“立即拆除”,很少对当事人予以问责。于是,在涉事人员看来,出了“雷人”事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而不可能“吃一堑长一智”,更说不上“接受教训”了。所以,面对“雷人海报”,很有必要查清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严厉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从而使其本人、也教育大家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文/袁文良
来源:红网
作者:袁文良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