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办公室的灯亮着,科长的灯就不敢关,科员也得干等着。”这种一人加班、全局加负的现象在有的单位约定俗成,成了常事,让职工有苦难言。(8月21日《人民日报》)
一局之长,肩负着一个地方的某方面工作,责任重大,上班时间要忙着开会、调研、协调关系,利用下班时间坐在办公室里,反思工作得失、批阅文件、审批本单位上报材料,是在所难免的,也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
局长加班,难免会找相关中层干部,询问工作进展、商讨或安排临时事务,因此当局长办公室还亮着时,科长、科员自然也就不便离开,“局长加班,全局也跟着加班”就逐步成为了“潜规则”。
上行下效,不言自威,领导加班,其下属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加班行列之中,按理说是好事。因为这展示出此单位高度的凝聚力,表明了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利于单位内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也有利于敬业爱岗氛围的形成。
不过,冷静分析,又觉得并非好事。若是局长加班确因当天的工作没做完,要是处理不完就会影响全局工作,那“加班”中间多少包含着无奈成份;而“被动加班的科长、科员”,也许当天的工作已经做完,“加班”不过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所事事,做做样子,空耗时间与办公资源。
机关干部,并非个个都是铁打的,他(她)们也是血肉之躯,也需在工作之后,进行休息与放松。这种被动式的加班,未必就出自于真心,也影响其个人与家庭正常生活,明显打乱了机关正常办公秩序。
如此“被动加班”于无形之中给干部职工增加了工作负担,让其苦不堪言,究其性质,说到底还是变种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在推波助澜,这时理应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将此种主义稳步消除。
第一,身为单位领导,要自觉更新观念,不断加强学习,增强统筹全局之能力,精心安排工作,注重效能,强化分工,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有序推进工作,力争做到“少加班或不加班”。
第二,确需加班,在事前也要冷静反思,明确加班内容,让相关科室将资料准备好。要是需要与干部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就要提前通知相关人员留下,切莫让全局职工都来“陪太子读书”。
第三,上级相关职能部门也应高度重视“局长加班,全局加负”现象,以巡视、督查为契机,深入排查;既需明确提出要求,明令禁止,又应该对此现象比较突出的单位,实行“问责”,进行诫勉、警示,让其“红脸、出汗”。
作风建设上没有小事,也不应止步,“局长加班,全局加负”怪象,虽是小事,却不该轻视,理应挥作风建设之利剑将其稳步铲除,让干部作风更实,还其一片晴空。
文/尚凡
来源:红网
作者:尚凡
编辑:张瑜 实习生 程昱媛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