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四川大学一名声乐系学生因家人去世向老师请假,该老师表示“你可以回去,那是你的职责,你没来上课,我要扣分,这是我的职责”,随后在全年级的合唱课上公开用该学生的隐私举例,表示“如果这学期你家里有四个人去世,我这门课,你只能重修”。此事被曝出后引发网上热议。10月20日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团委学生会就此事进行回应,表示该老师“言语表达存在不当”,学院对老师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责令其连夜写了检查。(10月21日澎湃新闻)
如果仅仅是学生请假遭拒,这样的事情大概在很多高校都会经常发生,没有曝光的价值。让四川大学这起请假事件成为新闻的关键要素就是以下两点:一是学生请假的理由——外公去世;二是这名任课老师的回应——即便如此,依然要扣分。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这名老师留给公众的,最多也只是一个不近人情、古板冷漠的印象。真正让这起新闻成为引发轩然大波的舆论焦点的直接原因,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暴力。这就使得这位老师留给公众的印象,已不仅仅是用“不近人情”“古板冷漠”来形容了。
“如果你家里有四个人去世”,首先,这种语言暴力是对生命价值的漠视。个体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最高贵的,这是人类的共识;正因为如此,个体的死亡、生命的逝去,也被赋予了极其重大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逝者为尊”,其实也正是这个道理。对于生命的离去,如此随口妄言,这是一种未能认识到生命价值的表现。
其次,这种语言暴力是对人格尊严的践踏。“悲莫悲兮生别离”,身边至亲之人的离世,这是最让人悲痛的事,这位老师用这种事情作为引例,完全不顾这名学生此时的内心感受,其实已经变相地侵犯了其人格,践踏了其尊严。无视生命的价值,无视他人的情感,这与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公众的一般认知里,高校教师,属于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同时也扮演着教书育人的角色。这里的“良好教育”,不仅仅是指长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系统的教学、科研能力训练,应该也包括对人、事、物的深刻体会,包括同理心的增强、价值观的正确、思维方式的进步和情感体悟的提高。作为知识分子,这名高校教师未能在这次请假事件中表现出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同理心、价值观和情感体悟;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这名高校教师的言行,也违背了“身正为范”的教师本色。
希望这只是一次言语失当,也希望,这名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有一点必须要值得注意:知识分子往往是社会的标杆,其一言一行,可能都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这次被曝光出的事件,应该给高校教师们一点思考和启示。
文/都大伟(厦门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