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优化大学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编辑:王俞 2018-11-04 23:19:58
时刻新闻
—分享—

  在今天举办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强调:“专业、课程、教师、质保,这四点有变化,我们整顿本科教育就有突破口。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有人说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腰,腰要是不好的话,这个人站不直,挺不起胸、抬不起头。因此,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应该停办了。”(11月4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有不少关于高校教育的讨论。无论是要求教授给本科生授课,还是警惕大学学生会的官僚气息,抑或是对大学专业设置的反思,彰显的都是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沃土,高校的专业设置是否科学、理性,既关系着青年学子的职业发展、价值实现,更关系着人才培养是否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有效衔接。

  关于大学专业设置的讨论,过去在进行,未来想必也不会停止。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专业知识是不是与时俱进、师资力量是否强大、学校管理机制是否完善、教学生态是否良性有序,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而一些高校毕业生在职场上的处处受挫,除了学生自身专业知识不够深厚、学习不用功之外,或许还有专业设置不科学的问题。

  大学专业设置不科学,暴露的是人才培养意识的不精准。比如,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事物、新业态层出不穷,市场预期一度被广泛看好。为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一些地方适时开设大数据专业。这首先彰显的是高校人才培养意识的靠前,但假如诸多高效一哄而上,专业认知、基础实力、培养机制等基本功都不牢靠,只是为了赶时髦而仓促上马,专业虽然高大上,但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发展需要,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显示了浮躁的人才培养观念。

  人才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人才培养,与千千万万个家庭密切相关,与无数青年学子的前途命运休戚与共,更关系着培育造就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将高校专业设置与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市场反馈等要素放在一起综合考量,及时下马不科学、不合理的大学专业,提升大学课堂的吸引力、凝聚力,从而真正让大学专业成为人才培养的“活水源头”。

  文/汪东旭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1/04/476620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