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随着“最美”女通缉犯卿某的投案自首,各家媒体的“起底”文章逐渐减少,网民们开始转向新的议题,一场闹剧算是告一段落。之所以称此次“最美”通缉犯事件为一场“闹剧”,是因为,事件中的女通缉犯仅因颜值高被贴上了“最美”标签之后就备受关注,莫名成为了新的流量热点。
这个热点的出现折射了时代的一种症候——“看脸症”。同样地,网民自造的2018年度汉字“qiou”(如下图)中包含的“丑”字,也反映了当今时代对颜值的焦虑和关注。
“看脸症”的“患者”,即颜值至上主义者,他们多为年轻网民,口号是“颜值就是正义”。他们的广泛存在是女通缉犯之所以能爆红的根本原因。“看脸症”的一个严重表现,则是发表诸如“卿某这么美就宽恕她吧”的言论。媒体是这一“病症”的推手——主流媒体多借“最美”标题吸引眼球,自媒体的重点内容则多直接是大量女通缉犯卿某的自拍照,甚至还有国内外“最美囚犯”的大盘点。互联网则是这一“病症”的传播渠道。知乎上有用户说“不是时代病了,而是所有人都能上网了”。时代究竟是否“病了”值得商榷,但的确可见互联网这一便捷的渠道使得颜值之上主义者有了更大的产生洪荒之力的可能。
“看脸”本无可厚非,但是“看脸症”则应当令人警醒。首先,“看脸症”会使社会在价值观上迷失。对卿某这类的通缉犯来说,违反法律遭到通缉本应感到耻辱,却在入狱前意外得到了“最美”的光环。根据微信公众号“北青深一度”的起底,卿某曾经是班花,上课是也总是拿着眉笔、睫毛膏化妆,不喜欢学习,最后辍学。这个“最美”光环的降临并不利于这样一个本来就因为自己的美貌而迷失的小女孩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外,对围观起哄的网友来说,颜值又一次成为了大量流量的去处,颜值之上主义又得到了助长。如此,“戏中人”和“看客”的共同迷失,会构成整个社会在价值观上的迷失。
其次,“看脸症”会造成对社会法治权威的侵蚀。通缉本来是严肃的执法过程,却因通缉犯颜值引发了一场闹剧,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法律变成了美人,有损法治的威严性。“看脸症”患者们对女通缉犯的“宽容”更是一柄利刃,割伤了法治权威的皮肤。
那么,如何治愈“看脸症”呢?
首先,执法部门应当坚持自己的底线。在本次事件中,绵阳警方在微博上发布了“美丽不是你的错,但用美丽犯罪就是你的不对了”,既明确自己的立场,又关照了舆情,值得点赞。只要执法部门立场明确,“看脸症”患者的“宽容”无可立足,“看脸症”也就得到了缓解。
其次,媒体不妨以“最美”为切口,通过修葺“最美”的内涵来减缓“看脸症”。实际上,“最美”是一个传播活动常用的语词,一直以来多有“最美护士”“最美军人”的标签出现,也有“感动中国”人物这类暗示了“最美”内涵的评选存在。这些“最美”标签多与付出、关怀、爱心等“内在美”有关,类似此次女通缉犯事件中的“最美”只是个例。新时代的主流媒体、自媒体需要一同利用好互联网,继承“最美”标签的内涵传统,同时赋予“最美”新的时代内涵,以此来疏导社会风气。
最后,教育体系应当重视对“美”的观念的培养,平衡内在美与外在美,从源头上阻止“看脸症”的扩散,让高喊“颜值即正义”的年轻患者们,多思考思考“正义即颜值”的内涵。
文/谭录阳(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谭录阳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