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8岁女孩负气屡出走警示意义在哪里

来源:红网 作者:姚村社 编辑:田德政 2018-12-17 21:59:28
时刻新闻
—分享—

  因做作业被骂,四川宜宾8岁女孩负气离家出走,所幸四个小时后被寻回。根据民警从家属处了解到的情况,该女孩此前也曾因被家长骂出走过。(12月16日 澎湃新闻)

  暂且不说家长因作业问题责骂8岁女儿对不对,单想想后果就挺可怕。所幸此次算是有惊无险,但它带给人们的思考可不简单。

  要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恐怕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更甚一些。心理学告诉人们,8—10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人格的形成阶段,孩子人格的逐步形成,使得孩子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由于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思想,就有了自己对是非和善恶的评判标准,也就有了自尊心,容易因父母教育不当而导致心理的不健康因素。

  现实生活中,有关这个年龄段孩子叛逆、出走甚至轻生的新闻屡屡发生。这样的新闻,不管以何种形式、何种结局收场,对个人、家庭、社会所带来的某些伤害和负面影响都不能低估。不少专家认为,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后,独立心、自尊心空前强烈,说教、唠叨、打骂会觉得父母在控制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就用不听、不学甚至离家出走等方式反抗。其实,孩子能否接受家长的教育,取决于孩子内心如何看待家长,如果孩子根本就厌烦,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长的引导,家长越努力反而越没用。

  家庭教育应该是个宏大的深不见底的话题,有人曾总结出树立榜样、环境熏陶、说服教育、实际锻炼、表扬奖励、指导安排生活秩序等10种方法。这些可能都是对的,但在目前情形下,最需要重视的,恐怕是对少年儿童心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必须提高。 比如说生死教育,长期以来,成人对孩子的生死教育大多采取回避态度和闪烁其词的说法。其实这传达给孩子的是关于死亡的一些不正确的信息,让他们觉得死是件很好玩、很容易的事,甚至还带点神秘。

  有机构曾进行过万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检测,结果显示:我国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对于屡见不鲜的中小学生自杀现象,一些心理教育工作者呼吁: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开展生死观教育。

  与尚未成年的孩子谈论生死似乎过于沉重,但现实就摆在哪儿,回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小学生会被老师带到医院太平间接受死亡教育,老师会让学生摸着死者冰凉的手感知死亡,还会用通俗的语言告诉说: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看不到好看的动画片、吃不到好吃的冰淇淋,这就叫死。老师也会让孩子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过程。了解什么是生命,生命来之不易;了解什么是死亡,死亡对周围人意味什么,对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就轻生自然会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当然,负气离家出走与自杀之类比较起来要轻松一点,但性质都属心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学校还是相关政府机构和组织,如果谈起少年儿童的心理教育,只停留在浅表层次或者只是泛泛而谈、隔靴搔痒,很难取得实际效果。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途径。

  文/姚村社

来源:红网

作者:姚村社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2/17/479526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