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升级版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亮点包括将电子烟纳入禁烟范围,对一些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也提出禁烟要求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二手烟”“三手烟”的问题,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控烟力度,这既是因为人们生活更好了,更有知识了,于是更加在意身体健康;也是因为社会文明和法治水平提升,更多人意识到,在公共场合吞云吐雾极不文明,而且侵犯了他人的健康权。大众对控烟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控烟令”也应当适时升级,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控烟令”升级是应做之事,但如何做到应做之事,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和魄力,因为这件事牵涉到各方力量的博弈和控烟的现实条件。可以说,与控烟有关的每项条款都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不久前,美国一家电子烟初创公司给1500名员工发放了人均130万美元的年终奖,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可见一斑。再看现实条件,一般中小型经营场所并不具备设置标准吸烟区、吸烟室的条件;北京、上海名义上室内全面禁烟,但在棋牌室、饭店包房等区域还是有人吸烟。
比较理想也比较实际的做法,是让“控烟令”稳步升级。这首先意味着,“控烟令”的每一次正式修订都应有所进步,不宜倒退。一旦倒退,难免传出错误的信号,造成错误导向,有损政府形象,对社会控烟的士气也是沉重打击。其次,需要在进步中体现民意,并及时反映已经被科学证实了的结论。比如这次杭州把电子烟纳入禁烟范围,就是一例。“稳步”则体现在尊重现实条件,提高每一次升级的可操作性,避免条例变成虚文。
去年4月底,拟修改的杭州控烟条例中出现了“允许室内设置吸烟区”,被中国控烟协会认为是“开倒车”。去年8月,新修订的控烟条例还是更严了,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只是给娱乐、经营性住宿和餐饮等室内公共场所设置了一个截至2021年底的缓冲期,此外还增加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控烟措施,如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促销、赞助活动,加大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等行为的处罚力度等。这跟“允许室内设置吸烟区”相比,显然更为进步且不失务实。
不论身处哪座城市,我们都非常关心每天的空气质量,费心费力地治理大气,对于“二手烟”“三手烟”这些近在身旁的污染源,也该到了较真的时候了。“控烟令”稳步升级正当其时,不应止于某一城市。
文/吴云青
来源:红网
作者:吴云青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