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冰窟上的“前车之鉴”莫当儿戏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2019-01-07 20:04:5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后湖冰面上,一中年男子不慎坠入冰窟,路过的市民联手展开救援,顺利将其救出,落水者并无大碍。事发后,媒体的记者回到事故发生地点,发现仍有市民在冰面上钓鱼嬉戏。(1月7日《北京青年报》)

  冰上飞舞、冰下钓鱼是不少北京人童年的冬日记忆。冰上嬉戏的乐趣,旁人不难理解,只是任何游戏必须建立在安全之上。既然事发地有“前者之鉴”,为何依旧有人“欣然前往”?其中恐怕不仅仅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每一个冬季,都会发生各式各样的“冰窟吃人”事件。有新闻报道,就上个月初,辽宁鞍山就发生了市民掉进冰窟的事件,而为了营救落水的市民,有一位年仅23岁的消防员在营救的过程中不幸牺牲。但凡有人坠入冰窟的地方,冰面往往都不会太厚,可以说大家落水的几率都是一样,为什么还有市民继续游玩?

  不妨思考一下,事故不成警醒,原因无非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不知道有人曾落水。当游玩的习惯与未知的危险碰撞时,往往不把危险当放在心上。另一方面则是知道有人曾落水,可心存侥幸心理,将危险置之度外。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安全意识淡化的结果。而在庞大的游玩人群面前,如何发挥案例的警示作用,则需要下一点功夫和力度。

  数十米的横幅,不间断的广播,也许都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案例更富有警示性。相关部门除了要广泛宣传安全提示,还需要拓宽事故案例的影响性。通过利用好社交网络,经由短视频、朋友圈,在当地社区范围内迅速传播,鼓励救人者与被救者向身边的人宣扬冰上游玩之害。只有让事故“耳熟能详”,才能将危险放在心上。

  同时,除了宣传事故本身,还根据情况需要抓住带动他人参与的“少数人”。例如,抓住鼓励购买冰车、冰鞋的人;抓住少数不顾自身危险,破坏冰面,引诱他人参与的人;抓住自己“作死”,哗众取宠,引动旁人注目的人。安全宣传和安全管理必须同步跟上,出现一点漏洞,都有可能酿成下一个悲剧。

  “如履薄冰”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它还是一种心理反应。让每一个在冰面上运动的人,都有“如履薄冰”的意识,则是有关部门需要做到的目标。

  文/严奇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9/01/07/480692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