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趴下!左侧有人!”“赶紧投烟幕弹!”“你会玩吗?快和我组团?”寒假来了,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镇一所小学附近的小卖部内热热闹闹,五年级的李书义正和4个同学蹲在小卖部门口“吃鸡”(一种射击类游戏)。(1月25日 《工人日报》)
近几日,随着中小学期末考试的结束,孩子们正式进入了寒假模式。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来讲,寒假充斥着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有的家长还会为孩子安排国内外的旅游,寒假生活充实而忙碌。留守儿童的寒假也很忙碌,但与市里孩子不同的是他们忙着在有网的地方、墙根下拿着手机打游戏。同样的寒假,却有着不一样的忙碌,但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忙碌,令人担心、焦急不已。
寒假一到,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意味着开启了自我放飞模式。回到家中脱离了学校老师的束缚,父母远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的唠叨置若罔闻,于是拿着父母留给自己用来联系的手机,三五成群开始了“游戏”模式。村子里看不到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了,听到的只是他们口中说出的游戏指令声。
据调查显示,在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这一现象与父母长时间对孩子监管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但还有一些原因助长了留守儿童寒假“打怪升级”现象的发生。比如留守儿童往往由祖辈照看,但祖辈往往会纵容、溺爱孩子,对孩子学习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方式;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孩子提供的游乐活动很少,使得孩子假期留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种种原因造成地生活无意义感的境遇,生活环境的压抑和单调,使得手机游戏逐渐成为了留守儿童娱乐的主要选择。
还记得那句刷爆网络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人对于世界尚且还存有好奇,但留守儿童在本应对世界最好奇的时代,却不想、不愿去了解这大千世界。这是父母的失职,学校的失败,社会的悲哀。因此丰富留守儿童的寒假生活迫在眉睫,需要打出一套切实管用的组合拳。首先,家长要对孩子监管到位,挣钱很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更重要,要为孩子提供有意义的陪伴,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其次国家要加大对游戏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游戏的监管要严上加严;游戏平台也要切实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能只顾盈利;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普及互联网常识,让人们认识到沉迷游戏的严重性;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也要多一些关爱与帮助,让留守儿童茁壮成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近,希望每一位留守儿童增长的不仅仅是岁数,增长更多的是健康的体魄、智慧的头脑、阳光的心态。
文/王爽
来源:红网
作者:王爽
编辑:张瑜 实习生 陈佩玲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