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实习证明造假,受害者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田德政 2019-03-16 15:35:4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实习证明造假”现象引发了媒体的高度关注。据《光明日报》刊文介绍,部分处于备战考研周期内的大三、大四学生,出于压缩时间成本和完成高校专业实习培养方案的双重考虑,往往选择通过网上购买、委托盖章等方式伪造一份实习证明,从而向校方“交差”。(3月15日《光明日报》)

和商而优则学、演而优则学的学术造假一样,实习证明造假,其实也并非太阳底下的新鲜事,造假的动机也一目了然。实际上,在任何有需求激励和利益催生的地方,都隐含着造假的潜在基因。作为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人,高校学生自然也希望在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找到一个最优解。对他们而言,自身所拥有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如果能够在几乎不消耗任何额外精力的情况下就“买”到一张实习证明,既满足了修满专业实习学分的毕业要求,又节省了大量时间用于自己的考研备战,一箭双雕,岂不美哉。

如果仅仅止步于此,实习证明造假也不过就是发生在高校学生和校方两个主体的互动之间,自欺欺人的学生和不明就里的校方都是受害者,前者的个人信用已经大打折扣,毋须多言;后者无法获取真实的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情况,对其下一步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将形成沉重的阻碍。不过,现实中还存在一种现象:一部分因为考研等种种原因不得不伪造实习证明的学生,在随后的求职过程中——或者是考研失败后投身春招,或者是参加在研究生就读期间最后一年的校招季,直接把那些表面上白纸黑字、但事实上子虚乌有的实习经历经过一番添油加醋,写入简历。在他们看来,这张实习证明还可作丰富履历之用,“一箭双雕”又变成了“一箭三雕”。就这种做法而言,它已经超出了两方主体互动的范畴,大量的雇主和那些简历真实的学生,也会成为受害者。

对雇主尤其是中小企业雇主而言,实习证明造假的扩大化将大幅度提高对毕业生的背景调查和履历审查成本。传统的做法是,要求毕业生在入职登记表的“实习/实践”信息栏中填入每一个实习单位或某社会实践主办单位的联系方式和联系人,但就最近曝光的部分实习证明造假来看,某些商家甚至可以提供应对企业电话询访的服务。实际上,即便没有如此“聪明”的商家,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一般也不会对每一位入职候选人的信息进行逐一背调。 在面试中通过提问来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实习经历,这是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在招聘体系尚未实现专业化、科学化、流程化的中小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考察出参与证明造假的毕业生的履历真实性,这依然是个问号。

对那些简历真实的学生而言,实习证明造假如果持续泛滥,将会极大影响雇主对某一院校某一专业毕业生的信任度,从而导致就业领域柠檬市场的出现——能力强、有潜质、经历丰富且都货真价实的优秀毕业生,因为这样一个与己无关的外在原因却未能获得与自身综合水平相称的薪资,这恐怕是学生、雇主、高校三方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金融行业——据相关调查,“向中介付费内推”已经成为部分财经类名校学生进入金融机构实习的潜规则,虽然这没有达到实习证明造假的地步,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以信息不对称的、带有垄断竞争色彩的方式获取的实习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扭曲了金融相关专业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对任何一方都是不利的。

“实习证明造假”的受害者是多主体的,因此整治这一现象,依然需要多主体一齐发力。毕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放纵其扩大蔓延,恐怕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缺失,而是社会信任体系的日渐受蚀乃至崩溃。

文/都大伟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3/16/52351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