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有乡党委书记亲手签订20多份“责任状”,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动物防疫一旦不达标,所有成绩都归零。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完成任务,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浪费了行政成本和社会资源,更抵消了政策效力、助长了形式主义作风。(3月28日《人民日报》)
对于这个“一票否决”,基层干部可谓耳熟能详,记忆犹新。其中的苦楚与无奈更是说不完道不尽。在重压之下,无任何条件可讲,达不到要求,如果触碰了上级单位划定的这根红线,就相当于“触电而死”,并且“死相难看”。于是为了避开这个要命的“关键一票”,基层干部也就整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纪委办案中的一票否决。在找不到案子办理的情况下,只能找一些不痛不痒的案子来凑数。比如通过交通部门查看哪些人有酒驾行为,通过计生部门查看哪些人有超计划生育行为。有的酒驾行为都过去几年了,并且还发生在外地,为了完成办案指标,还得跑到外地交管部门却对接,可谓是劳民伤财。更为可笑的是有时还得找熟人来抵数,并承诺一旦过了关,就撤销相关处分。
秸秆禁烧中的一票否决。每年关键时节,从上到下都在层层下放通知,都在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不能出现冒烟冒火,不能有黑斑出现,否则地方就可能失去评先评优资格。基层干部于是只好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彻夜蹲守在田间地头,目的是不让老百姓焚烧秸秆,一些地方的干部甚至拿出了“狠招”,向老百姓发出警示,谁要是敢烧秸秆,就扣掉他们的耕保基金。
非法上访中的一票否决。基层干部为了尽量不出现非法上访事件,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死守重点人头。有时,迫于无奈,甚至还会违心的满足一些缠访户或钉子户的非分要求,久而久之,不仅让基层干部感到窝心窝火,而且也助涨了非法上访户的畸形心态。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各条线、各个口的责任都向基层压来的时候,基层这个“小针孔”也是有苦难言。从这个角度而言,有乡党委书记说自己亲手签订20多份“责任状”,这个说法并不奇怪,甚至可能还不止,要命的是这些责任状白纸黑字的标明了基层责任,一旦出了事情,任何一个方面的责任都会让基层头痛。
既然上级部门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当起了甩手掌柜,基层也只好糊弄了。首先也签订责任书,把责任推给村社区干部;其次是为了确保不出事,不惜动用各种手段来确保不被“一票否决”。表面上看,基层似乎风平浪静,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问题,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基层干部又不得不高度警惕。时间久了,精力再旺盛的人也会筋疲力尽。
客观而言,“一票否决”本身是没有错,比如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履行一票否决制。但如果啥事都搞一票否决,就违背了制度初衷和原则,既是一种懒政惰政,也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给基层减负,就得坚决清除这些林林总总的“责任状”,就得坚决拿掉这些“一票否决”。
文/张闲语
来源:红网
作者:张闲语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