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款App涉嫌过度索权,获取信息不能“偷偷摸摸”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编辑:田德政 2019-03-31 20:43:05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一场由监管部门刮起的“狂风骤雨”落在App行业。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针对39款网购平台、旅游出行、生活服务等手机App涉及个人信息权限的评测结果通报,发现有25款存在问题,其中饿了么、百度糯米、聚美、神州租车等9款至今未整改,而“日历”权限的过度申请和随意授权更令人担忧。

从舆论反应看,有人为自己没有下载上述App或开通“日历”授权而欣幸。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此次完美闪避,不代表永远跳脱于雷区。

事实上,手机App包含了用户诸多隐私信息,但由于数量以百万计,种类八门五花,协议繁复冗杂,读取信息时通常具有不透明性和隐秘性,用户一般难以觉察,鲜少考虑交出某项权限可能带来的影响,稍不留神便落入圈套。一个显例是一款APP明明读取41项信息,却告知用户只读取6项。单从隐私政策或用户协议看,这些App需要获取的用户信息范围广泛,但与哪些核心功能相关、适用于何种场景,也并未作过多说明,更有App甚至要求用户确认位置信息并非个人隐私。

App索权陷阱无处不在,“猫腻”重重,很多索取请求并未示知用户,而是“偷偷摸摸”进行,实让人防不胜防。那么,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就不能依赖用户如履薄冰。除了监管趋严,大幅提升违法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等“末端化处理”,主管部门还应放远目光,完善发布审核机制,定义App索权界限,确立App过度索权的评估标准,在“出海”前限制App过度获取权限,终结其虚浮投机的不良导向。

据悉,此番这些App主要问题还在于,申请了发送短信、录音、拨打电话、读取联系人、监控外拨电话、重新设置外拨电话的路径、读取通话记录等敏感权限,却未在应用中进行使用。这暴露出App行业为了占有更多数据的不合理权限申请。另外,现在不少信息安全热点问题频频刺痛公众神经,并不是真正源于信息安全事件,而是科学真相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形成“信息真空”,客观上加深了公众对信息安全的忧虑,影响用户的使用安全感。

明确了这些,App有必要对获取的信息类型进行明示,告知用户获取信息将用于何处,不得逾越约定范围进行。这应该成为App行业未来的重要议题,并上升为行业自律和共识,便于接受外界监督。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样的做法非常有必要。

文/孔德淇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3/31/52903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