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权力的“白条”打不得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张瑜 2019-04-18 15:54:16
时刻新闻
—分享—

云有贞是内蒙古呼浩特市新城区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生盖营村村民。2008年,他在生盖营村附近110国道边开了家饭店,饭店开业没多久,生盖营村的一些村干部就开始在饭店吃饭打白条。从2008年至2013年,这些村干部在云有贞的饭店打了大量白条,时至今日尚有30多万元饭费没还上。(4月17日 澎湃新闻网)

吃饭“打白条”,不算正常的常态消费现象。说其“不正常”,是因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才是社会公序良俗;说其是“常态”,因为“赊账”其实并不算新鲜事,它早已成为社会买卖交易的一种形态,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打白条”究竟好还是不好?见仁见智。不过有人曾这样总结到,“打白条”的多是两种人,一是“熟人”,另一种是“公家人”,“熟人”消费情谊,“公家人”则消费权力。话虽简单,却蛮有道理。就以报道中的“公家人”打白条来讲,如果没有公权力做靠山,恐怕他们也不敢一拖再拖、欠账不还。反过来讲,如果他们不是干部,饭店老板也不可能纵容他们欠账十多年未还。

纵观以往媒体曝光过的干部吃饭“打白条”事件,其实多始于信任,而止于任性。商家对干部,或者说对政府机构有着与生俱来的信任和敬畏,他们相信“公家人”不至于“赖私账”,况且“跑了和尚还有庙”,只要有一纸“白条”在手,就“有理走遍天下”,所以才会同意“吃饭签单,年底结账”。

但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公款不是私钱,公权也无法对抵现钱,一旦任由干部任性签单,让“白条”积少成多,往往容易出现“有钱不敢还”,抑或“没钱还不上”两种状况,最后只能诉诸法律,或借媒体力量倒逼,即使拿到钱,也是“两败俱伤”的结局。最好的解决办法唯有一条,就是不给干部“打白条”留后门。

必须清醒看到,公款吃喝猛于虎,“白条”之乱伤民心。给干部公款吃喝“打白条”行方便,实质上是种互相伤害。公权力一旦变相沦为个人挥霍的资本,就会变成腐败的温床,涉事干部最终必然受到党纪的严惩,背上一生的污点。而在“白条”穿梭之中,流失的不仅是公款,更是民心,每一张“白条”背后都是对群众信任的伤害。

干部要认清的事实是,权力不管大小,落脚是在服务群众,而不是方便干部给群众添麻烦、耍赖皮,不管任何时候,公权力永远不会为滥用权力的干部“背锅”。相信该事件的最终结局不会让公众失望,涉事干部欠下的账,该还的账终归会还,甚至会连本带息一起还。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对公权力的监管约束越来越严,公款吃喝风已基本得到遏制,但以往遗留下的“白条账”却还没完全了结。此次曝光的“两斤白条”不敢说是最后一例,但希望能从此事开始,各地能开展一次专项清理,让“白条”彻底消失。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从制度监管入手,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规范行驶在正轨上。至于那些还想或者还在“打白条”的人,不妨发现一例严惩一例,以严格的问责敲响警钟,让所有干部铭记一个道理:公权力的“白条”打不得!

文/史俊逸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4/18/53280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