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来陪伴父母1小时,当月的费用可减免200元,去年11月,武汉武昌区粮道街乐颐轩颐养中心推出这项名为“亲情陪伴”的奖励。然而半年过去了,“亲情陪伴”奖励却遭遇尴尬,尚无一人享受到费用减免。(5月10日《长江日报》)
据悉,乐颐轩颐养中心是社区嵌入式养老网点,服务对象为周边社区的老人。家属探望的时间均有记录,半年来陆续有17位老人入住,然而却没有一位家属天天来看望父母。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人们都将孝道置于道德人伦的首位。婚姻法第21条中规定了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则更加具体细化了赡养人对老年人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以及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供养照顾义务。因此,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的角度分析,赡养父母都是天经地义、不容拒绝的义务和责任。
养老院设置“亲情陪伴”奖励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唤起子女的道德自觉,希望前来探望的子女会多起来。然而,许多子女将老人安排在养老院静养后,就撒手不管、不闻不问,让人甚是寒心。养老院给老人提供的只是一个住所,但是老人心中的温暖港湾仍需依靠亲人建筑。其实,在养老院生活的老人是比较孤独和寂寞的,他们容易缺失安全感,渴望得到家人精神上的关怀和照料,这些都是养老院无法给予的。
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时代,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忙于事业的他们大多数都无法照料好老年人,因此入住养老院的老人越来越多。但是,养老院始终不是老人真正的归属,也不是年轻人的“避老港”,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点点时间来探望一下父母,拨打一下电话,多沟通、多联系,莫酿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结局。
20年前,一首《常回家看看》唤醒了人们回家的欲望,如今20年过去了,人们不仅要常回家,而且也需要常去养老院看看,看看那抚养我们长大的父母,他们正在期盼着我们的到来。
文/姜慧花
来源:红网
作者:姜慧花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