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法槌重重落下,吕忠福、吕键微父子二人通过虚报方式,骗取、贪污国家农业补贴资金一案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吕忠福犯诈骗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1万元;吕键微犯诈骗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5万元,这一起骗取农业补贴的“上阵父子兵”闹剧,终于落下帷幕。(8月17日 央广网)
农业补贴是对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综合支持,对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显然,这是不折不扣的强农惠农政策。然而,有些人却将贪婪的目光盯在这块“蛋糕”上。浙江省东阳市吕忠福、吕键微父子,就通过虚报方式,上演了一起骗补“父子兵”的闹剧。
案情已经水落石出,责任人也受到严肃处理。但是,这还不是终点。我们必须追问的是:骗补的问题何以发生?主要是因为“自己审核自己”。经政府委托,吕忠福父子以横禾联社的名义负责所属社员相关扶持政策补贴申报资料的审核等工作,而“联社成员中的南上湖粮食合作社就是自己家的”。
有人说:“哪里有政府补贴,哪里就有弄虚作假”。这话虽有些夸大其词,但毋庸讳言的是,近几年的骗补案件确实不少:在农村进行厕所改造,有人就打起厕所改造资金的主意;对连片种植珍稀树木红椿补助下发,有人就合伙动起“歪脑筋”;扶贫专项资金刚落实,有人就伸出了“黑手”……
“蛀虫”闹腾不休,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如何防止类似案件发生呢?显然,只是“露头即打”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主动出击、防微杜渐。当前,应着力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补齐机制“短板”,杜绝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二是推行阳光补贴,以监督的覆盖挤压骗补的空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巨大利益面前,某些人可能无所不用其极。因而,整治骗补注定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既谋求“一时之功”、更注重常态治理,确保惠民政策贯通“最后一公里”。否则,打击的风头一过,骗补的“蛀虫”又会冒头。
文/刘元华
来源:红网
作者:刘元华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