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一老人的做法,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老人明明有个女儿,却把遗产和房产都赠给了保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2018年11月25日,上海一老人在临终前,在医院立下了一份遗嘱。“我的遗产留给女儿吴某一元,其余财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80万,全留给陈女士。”而这个陈女士,是女儿给老人请的保姆,仅到家里3个月……(8月27日《钱江晚报》)
这则报道之所以引起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在于五十年的亲情,尤其像这样自小与父亲相依为命的亲情为何就抵不过保姆三个月的照顾?这从侧面引出一个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与物质财富相比,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子女的精神照顾。
眼下,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这种孤独老人的现象只会越来越常见。相信很多子女也想时常陪伴在老人身边,无奈,生活所迫,繁忙的工作往往忽视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理所当然地认为老人吃饱喝足,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就行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是“遗产房产赠保姆”的案例给我们一个警示,物质生活即便在丰富,也需要子女的陪伴,哪怕是经常打电话唠唠家常也可以。
老人呼唤子女真诚的“亲情关爱”,不在乎子女给予自己多少钱,更不在乎子女挣多少钱,但是现实是,正如网上流传的那句话一样:“不上班吧,您觉得我没出息,赚不到钱养不活家;去上班吧,您又觉得我不孝顺,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一回。” 这就需要老人与子女之间常常沟通和交流,裂痕一旦产生,就会出现类似“把遗产留给保姆”的尴尬。
新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因此,作为子女,我们有义务经常回家看看,时常打电话问候一下,也许忙碌只是某些人的借口,笔者认为,你若有时间吃饭,就有时间打电话问候老人;你若有时间带着一家人外出旅游,就有时间回家陪陪老人。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愿我们每一位为人子女者,能从“遗产房产赠保姆”这一案例中获得一些启发,想想儿时父母是怎么陪伴我们的,莫在找借口,常回家看看,常打电话问问,让父母有个安详幸福的晚年。
文/刘梅
来源:红网
作者:刘梅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