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理营业执照,在网上填报完各项数据后需要等后台审核,通过后再预约办理日期,至少都要等2天,没想到现在这么快!”8月27日,在武侯区行政审批局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吴鹏递交所需材料后,不到40分钟就领到了新公司营业执照。(9月5日 《成都日报》)
政务审批开启加速度,缘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和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是“互联网+”背景下应有的服务态势。武侯区3小时即可办证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务改革的深度。既有速度,又有质量,这样的政务服务模式能够很好地助力武侯区营商环境的改善。
在不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道路上,嘉兴、深圳、重庆等不少地方也都开展了类似的“很速度”服务,这说明行政审批提效率已逐渐成为服务共识。基于此,各地就应该顺应时势,主动更新政务服务理念。武侯区认为,“一件企业注册的小事,却可以见微知著,体现一个城区营商环境的嬗变。”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引领下,武侯区打出一系列服务“组合拳”,着实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沉甸甸的改革红利。
其实,尽管服务方式有别,武侯区的做法依然是“最多跑一次”的体现。众所周知,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没有终点的。只要群众有需求,改革就不能止步。从过去几天、几周能办下来,到今天不足40分钟就能“秒办证”,变化的背后是政府职能的积极转变。特别是武侯区变被动为主动,扎扎实实推进审批服务“自己办”,这一创新让政务服务变得更有温度和力度。
“秒办”出成效,在无形中擦亮了城市发展名片。在市场经济时代,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和人才就愿意落户哪里。而对于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而言,企业和人才就如同是两架“马车”,可以带动更多的发展资源释放活力。可以说,行政审批提质加速的结果最终会赋予武侯发展动能“加速度”,而这恰恰符合良性发展的要求。
毋庸置疑,从思想深处切实更新了政务服务理念,这也是作风建设朝着优化发展的结果。当前,我们的改革正处于“深水区”,有很多“硬骨头”在阻碍着民生感受的提高。面对存在的难点、痛点,甚至是发展的“空白区”,我们不能“直言不行”,而是要想法设法变“不行为可能”,变“可能为现实”。当踏准了这个节奏,好作风必然会让政务服务改革渗透到民生问题的一点一滴中。
当然,目前所取得的政务服务成绩是不足以束缚前行脚步的。有了这样的实质性突破,武侯区的发展基础会更加牢固。所以,武侯区还应乘势而为,再在提速增效上下足功夫。一旦优化服务实现了“内外兼修”,我们离打造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的追求就更近一步了。
文/赵耀世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