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谢尔盖神父》:生命意义的追寻

来源:红网 作者:龚军辉 编辑:陈晓丹 2019-09-19 20:45:06
时刻新闻
—分享—

cover20151022145547777486.jpg

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以对个体精神的追求而著称,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都有显然的这种生命意义探究。他创作于1910年的中篇小说《谢尔盖神父》(管鲁译),更是在宣扬宗教禁欲主义的同时,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发挥到了极致。

《谢尔盖神父》重点讲述了主人公斯捷潘·卡萨茨基公爵(谢尔盖神父)的五次出走。他是禁卫军上校的儿子,12岁时父亲过世,按父亲的遗嘱,母亲把他送进了武备学校。他才华出众,自尊心强,每门功课都名列第一。“他不喝酒、不好色,非常正直。唯一的一点不足是他一触即发,脾气大,当他生气的时候,他就完全失去了自控力,像是一头野兽。”

他在学校时就结识了皇帝尼古拉·帕夫洛维奇,毕业后进了贵族禁卫团,更是一心效忠于他。在虚荣心作祟下,他为出人头地和达到目标而信心满满地生活。为了进入高等社会,他认识了内侍女官、美女科罗特科娃伯爵小姐(梅丽),他们很快就预定了结婚日期。那时的他,奉行着社会上的一个信念,即“他们在两性关系上对自己很放纵,内心也并不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但是却要求自己的妻子是无瑕的,守身如玉的。”而他的妻子一年前曾是皇帝的情妇。当她在婚前两周告之他这一实情时,他辞了职到乡下去度夏天,并退婚,把家产分一半给妹妹,另一半赠给修道院,宗教感情加上骄傲感和凡事争先的欲望,刺激他出家修行。这是他第一次出走。

在修道院里,他像在以前呆过的地方一样努力去做得尽善尽美,他“克制,谦虚,宽容,大度,从思想到行动都很清白和顺从”,正是最后一点让他谦卑,让他找到了快乐的根源。在修道院的第三年,他落发为修士司祭,之后感情退化地呆了四年,甚至母亲过世和梅丽出嫁的消息他听后都很冷漠。他被派到京城附近一所修道院去,在长老的劝说下,同意了第二次出走。

在新的修道院里,他强烈感受到了异性的诱惑,更不能忍受这所在宗教界飞黄腾达的修道院院长的风流倜傥、八面玲珑。他先是努力压制自己的厌恶,但后来遇到其禁卫团团长好奇来访,院长叫其满足好奇心,他忍不住指出自己已经远离尘世,院长不该在上帝的神殿里诱惑自己。他恳请长老重回曾经的修道院,并忏悔自己犯了骄傲的罪。长老劝他到坦宾诺修道院去。这是他第三次出走。

他在新的修道院里成了有名的隐士,在第六年的谢肉节时,他以巨大的毅力克服了马科夫金娜太太的美色诱惑,成功战胜了自己内心斗争的两个根源——怀疑和肉欲,并以斧斫指感动了马科夫金娜太太让她一年后落发接受苦行戒律。他继续隐修了两年,“他对生活要求越来越苛刻,他拒绝一切多余的东西,最后他只要一星期送一次的黑面包,别的什么也不要,别人给他送的东西,他都送给了其他人。”他此时名声大振,来访的人也越来越多,并因无意中治好病人而使其成为神医,很多人慕名而来希望他能为自己治病。他在修道院里住了九年,又闭门隐修了十三年,这时已经有了长老的模样。但他“每月每周每天都会感到自己混乱的内心世界,他觉得他的内心世界已经被毁坏了,被一种外在的生活替代了,好像有人把他从里到外翻了个个儿。”“他心中的活命之泉已经开始枯竭了,他所做的所看的,都不再是为了上帝了。”“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了,他用来修道和祈祷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他先是为有人打断他的隐修而苦恼,而现在因为隐修本身感到苦恼——他被来访者弄得没有力气做别的事情,但内心开心,喜欢听到那些围绕着他的赞——他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羞愧。一年春天,为其做助侍的商人带来了自己生病的女儿请其赐福,在这个名叫玛利亚的性欲强烈女孩的诱惑下,他犯戒了,第四次出走。

在黑麦地里,他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记忆起了一个名叫帕申卡的不幸姑娘,便决意去看看她的生活状况。他历尽艰辛来到她贫穷的家中——她丈夫早已经过世,儿子夭折,现在靠着自己教音乐赚取每节课五十戈比来养活带着五个儿女的女儿和神经衰弱的女婿,但当她施舍时,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予了他十戈比。在得知其真实身份后,她留他居住下来。他切身感受到了她的贫穷,更亲眼目睹了她的乐观以及为了生存不能参加宗教活动的实际困难,他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反思道:“帕申卡做到了我没做到的。我从前为人们活着,却以上帝为借口;她活着为了上帝,却以为她活着为了别人。是的,做好事不求回报比我的造福更加可贵。”他反省了自己的虚荣心,觉得只有却除,上帝才有存在的意义。他由此有了第五次出走——这是一次精神返乡后的出走,他以后做事更加淡定,并觉察出“世俗之见的意义越小,他就越强烈地感到上帝”。可是,他的乡间游行到第九个月时因被省城一家收容所拘留而打断了,他被认为是流浪汉,判刑流放到了西伯利亚。他在那里一家富有的农民的菜园里工作,还教人读书和照顾病人。

《谢尔盖神父》以五次出走和一次精神的回归,表达了托尔斯泰老年的一个精神认知:融入大众,融入人群,生命才有意义。这也是他生命最后时期的顿悟,他最终也像谢尔盖神父一样离家出走并客死他乡——这种作家与小说主人公近乎合轨的履历,颇值得行为科学家去做研究。

来源:红网

作者:龚军辉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9/19/60024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