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把《红楼梦》让他“量子波动速读”试试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田德政 2019-10-16 22:07:18
时刻新闻
—分享—

据说学会“量子波动速读”的孩子,只要翻书几分钟就能完整阅读几十万字,并且还可以把书本内容复述出来。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培训机构宣称,学会“量子波动速读”后不仅可以速读,还能闭着眼睛就和书本发生感应,即使戴上眼罩也知道作者传达的情绪和内容。(10月16日 澎湃新闻)

在去年一个读书座谈会上,有名读者一年读二百多本书;在朋友圈里发现,有人在一个黄金周可以读一二十本书;更有熟知的牛人几天读一部书,还能写出平媒发表的书评。在诸君面前,阅读速度和数量,我是彻底地认怂。今年,干脆把阅读变成“复读”,之一是把前年读过的《红楼梦》再次拿起来,在一个专业音频指导下,才把这本书的前八十回再过一遍。要不然,我不相信自己这一次能把书翻到底。

要说,在四十多年前的初中阶段,我就碰到过这本书。那时课本上有“护官符”这一课,“文革”期间,《红楼梦》并非禁书,班上有这一套书在传阅。那时,我手上有一本《闪闪的红星》,班上找我借读的人很多,而《红楼梦》则少有人有兴趣读下来。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原因除了敬而生畏,还在于,我们语文老师非常有激情地讲解“护官符”,说贾雨村当官的事,我却丝毫无感。

现在看来,那就是同宝玉十二三岁看不懂《金陵十二钗》判词,听不明白那十四首仙曲一样的道理。宝玉经历了大观园的青春岁月,面对了贾府由盛转衰,直至家道中落,他才真正彻悟,完成了人生。

看来,这种“神读”培训不仅现代社会有,就是在三百年前的中国,就有人尝试过了。这个经典案例,不过是作者运用超现实写法表达出来罢了。

宝玉的先祖宁国公和荣国公,看到显赫一世的贾家三四代子孙有些不成气候,就把家业传承的希望寄托在天资聪慧的宝玉身上,嘱托梦幻仙姑给宝玉办个一对一的“提前预习班”,又是图解,又是“金句”;先是经典解读,后是通俗唱法,且有现场情景模拟,结果一概没用。你生怕他在男女之事上过早乱了心性,他刚离开课堂,偏偏就去初试云雨。

《红楼梦》是作者曹雪匠的一部人生反省书,其社会价值,当然是要警醒后人,人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那么,他的书在成书之后的两三百年里,似乎也在诠释这个道理。你不花一定时间,你缺少一定文学禀赋,你不具备相当审美能力,你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你是读不进去的,你不知道它好在哪。在你笑话宝玉呆萌时,你也是现实中的宝玉。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读者”。当初“护官符”的故事没能把我引入《红楼梦》,现在想来,那是因为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老实巴交的种田人,旧社会的保长、新社会的生产队长,这最小的官,我家都没有人能粘上边。那时也根本无法预料,我也会做了一个不需要朝廷任命的“微官”。待自己的职场日暮途穷之后,我才有精力尝试再看《红楼梦》,且当文学扫盲,不想懂得了“护官符”的意义和价值,可惜对我没有实用价值了。

如果是有像我这样天赋不优越的人,又经历过和我一样的阅读经历的人,料定是不会相信什么“量子波动速读”的。就是出生书香门第,具有深厚学养,还在巴黎留学过的台湾著名学者蒋勋,他读《红楼梦》也读了至少三十遍。读了三十遍,他的《细说红楼梦》尽管收获了海峡两峡听众的高度赞许,但也有需要读者或学者包含的错误和瑕疵。

我相信,眼下追捧“量子波动速读”的家长和孩子,一定有人也追捧过这几年热得发烫的“国学”。中国两千多年的“背经”与“科举",虽然有无数糟粕和弊端,但书不仅要读,还要背,更要“温故而知新”,你才可能从中得知一二,这是中国人无法逾越的经验。

对于《红楼梦》,有一次大作家王蒙现场讲座,似乎他说过,好多文化名人就没有读进《红楼梦》。我为此得到极大安慰,并把这当我此生读不懂而放弃《红楼梦》的理由。没想到,因为回头,因为多看了几眼,我终于以为自己也走近了这本文学巨著的边缘。

孔子向师襄学习演奏文王操乐曲时,师襄看他学得快,很满意,一而再、再而三让他换弹一只新曲子,可是孔子坚持不换,再学一遍,他学会了表达技法;再学第二遍,他理解了曲子表达的意思;再学第三遍,他硬是从曲中听出曲作者是谁,直到把作者的形象揣摩出来。

孔子学习音乐,倒是与音乐发生了某种感应,甚至从音乐的乐感和情绪表达中感知到作者是谁。不知这是不是“量子波动”现象?但这不是“指尖飞速翻书”所得,是靠他的聪明与执着。

我等普通读者,不可能有孔子这样聪明的头脑,虽然也难有孔子执着的自觉,但我相信,靠“笨办法”可以尽量靠近他、靠近知识、靠近真理。“量子波动”——留给那些“神童”吧。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0/16/61267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