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科生发论文无可厚非,但别让“论文”成为“滥文”

来源:红网 作者:万旭琪 编辑:田德政 2019-10-29 22:32:4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蔡昉建议,应当“纠正大学发展中一个错误导向,取消大学对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发表论文的规定”。不得不说,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论文发表就像一道高悬在头顶的“紧箍咒”,因此蔡昉的建议立刻引发无数大学生强烈共鸣,更有甚者将发论文与写论文相提并论,认为毕业论文与课程论文也应一并取消。(10月28日《人民日报》)

在讨论这个话题前必须厘清的是,蔡昉委员建议应取消的是大学生“发”论文的相关规定,而非“写”论文,无论何时,论文写作都应该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素养,也是检验大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本科生不应以自身学历尚浅、认知有限作为逃避论文写作的借口。

然而,不少网友对蔡昉的建议有过度曲解之嫌,将“取消发表论文的规定”与“反对发表论文”等同,并借此机会大肆宣扬本科生“发论文有罪论”“本科论文无价值论”,但是回到争议的本身——蔡昉的建议上,他强调的是应取消大学对本科生发论文的“硬性规定”,并未将本科生发论文的行为“一棒子打死”,因此问题讨论的出发点是在大学的硬性规定,而并非本科生发论文的行为上。

就事论事,其实本科生发表论文行为本身无可厚非。诚然,现行的高校教育理念决定着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不同的教育侧重点,本科是通识教育,注重“知识的广度”,硕博阶段是专业学习和科研探索,注重“知识的深度与创新”。因此,这就决定了本科期间的教育宽泛而浅显,再加上大部分本科生认知能力有限,批判思考精神欠缺,因此写出的论文观点肤浅稚嫩,缺乏科研价值,这也让业内人士形成对本科生学术能力欠缺的刻板印象。然而,“且以资历论英雄,以偏概全下定论”难免太过偏颇,本科生中也不乏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拥有毫不逊色于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也拥有异于常人的创新观点和独特观察视角。不少优秀的本科生在学有余力之时会选择主持科研项目,并在研究中因“论”而“文”,文章的发表也水到渠成。对于他们来说,发表论文已然不是目的,而是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学术观点的探讨分享。

并不否认,本科生工于科研的精神非常值得鼓励和肯定,但空有激情热情并不足够。现实情况是,多数本科生基于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创新思维能力,只是对已有的研究内容“东拼西凑”,进行简单的重复,无“论”成“文”。另外,不少本科生发论文是在学校“GPA”“保研推免加分”“奖学金评定”等压力下迫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也不否认,学校的初衷或许是好的,希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条规鼓励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但这样的激励机制一旦被“量化”“指标化”就容易被一些本科的“和尚”出于急功近利的思想而念歪了“经”,于是乎便求“量”不求“质”,水文泛滥成灾,同时,也助长了一些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不良社会风气。

本科生发论文行为虽饱受争议,但他们绝不是“滥文”乱象的始作俑者,追根溯源,学校、社会都难辞其咎。很多时候,每年教育部门和社会对于高校的评估体系中,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些高校功利主义思想和虚荣心作祟,担心在评估过程中“吃亏”,因此为教师、博硕生,甚至是本科生都设定了硬性发文指标,来保证“刷排名”大战的胜利。一些期刊因迫于生存竞争压力,不惜冒着毁名损誉的风险,降低对论文质量的要求,甚至与一些黑中介“形成共识,达成默契”,“花钱就见刊”成为它们谋利生存的手段。

治标当治本,归根结底,肃清本科“滥文”乱象应当从大学自身出发,正本清源,在保研、奖学金评定上“去指标化”,在评奖评优时应革除“发论文”这一硬性规定,而是用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更加科学的综合评定取而代之。同时,社会期刊也应加强自律,加强行业监管,堵住论文发表的“灰色漏洞”,还论文发表一片晴朗的天空,让“论文”不再成为“滥文”。

文/万旭琪(苏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万旭琪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0/29/61719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