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年的你》遭抄袭指责,“鉴抄”也当严谨

来源:红网 作者:张唯依 编辑:田德政 2019-10-29 22:32:40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自10月25日上映以来,年度话题之作《少年的你》好评如潮,票房一路走高。片中导演细腻的处理手法,直击现实的校园霸凌选材,两位主演亮眼的演技,都赚足了观众眼球。但连日来的融梗抄袭指责,却使看似完美的一切笼上一层阴云。

融梗,指的是并不直接大段搬运其他作品原句,而是在作品中抄袭了其他作家在作品中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早在2016年电影《少年的你》原作《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还在晋江连载时,就被指部分情节抄袭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

但实际上,判定作品是否抄袭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一旦诉诸法律,就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才能真正判断一个作品是否抄袭。曾经被指责抄袭200多本书的《锦绣未央》在2016年被11位作家联名起诉。其中侵权作品和权力作品的网络版本和实体版本的对比证据就超过了2000万字。庞大的工作量导致直到2019年5月该案首案才于朝阳人民法院宣判,但与此同时,还有11案等待法院后续宣判。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法院判决书的最终定论,一部作品是否抄袭,很大程度上还只取决于网友和吃瓜群众一张嘴。这种掺杂着极大主观意愿的举证很难说能作为判定一个作品是否真正抄袭的客观证据。近几年维权意识的觉醒也使“抄袭”成为过街老鼠,只要是看到某某作品又涉嫌抄袭,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生理厌恶,在心里预设了立场,不分青红皂白就为该作品盖上了“抄袭”的大帽子。至于该作品是否真的涉嫌抄袭呢?其实大部分人也没有精力去一一确认网络列举“证据”的正确性,只不过人人都说抄袭的东西总不会有假,在朴素正义的驱使下,往往挥舞大棒一拥而上。

融梗的特殊性,使得判定其是否抄袭难度更大。目前对《少年的你》是否抄袭的评价上也存在两极分化,有的网友认为,该作品与《白夜行》的相似程度几乎达到了同人文的程度,也有自称东野圭吾十级学者的人觉得没有看出和两部作品有哪里相像。与直接做其他作品的搬运工不同,融梗抄袭只是抄袭了其他作品的情节和设定,但到底是抄袭还是单纯的撞车就很难判定了。如果真的是融梗抄袭,那自然应该批评,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巧合,该作品又何错之有呢?母题那么多,撞梗也可能并非刻意为之。

在动辄百万字的网络作品面前,想要做出有说服力的鉴抄对比表,需要经过大量的内容提纯,而在这提纯中又很难避免掺杂个人主观色彩,难逃“强行鉴抄”的嫌疑。笔者无意对《少年的你》是否真的涉及融梗抄袭做出判断,但在“融梗”面前,嗅到抄袭的味道便挥舞大棒一哄而上显然不是抵制抄袭的真正有效措施。有些网友还对去看《少年的你》并在微博发布好评的围观群众进行攻讦,说他们是为抄袭者数钱的凶手,围观群众又何其无辜?本是好意的维权运动却变成了催化网络巴尔干化的导火索,真是与本意背道而驰了。

维权虽好,但也应该杜绝大棒主义,要讲事实讲证据,拒绝人云亦云。维权意识的觉醒应该鼓励,也正是无数有正义感的网民和原创者的努力才维护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纯净。但只顾输出情绪却不讲证据道理,蛮不讲理地“到处打倒”,反而会使一些原本不了解创作侵权的人对维权的误解越来越大,甚至产生反感。情绪的失焦不利于层出不穷抄袭事件的真正解决,反而会使“融梗抄袭”与“单纯撞梗”之前难以决断的灰色空隙越来越大。

文/张唯依(山东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唯依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0/29/61720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