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班真的是教育公平面前,必须移走的“大山”吗

来源:红网 作者:史慧洁 编辑:田德政 2019-11-15 21:21:1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14日上午,教育部召开通气会提出,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校和教师,更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真正实现为学生减负。这一提议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很多家长对此都提出了疑问——教育部不是一直都提倡要因材施教吗?均衡编班岂不是与因材施教背道而驰?

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进取,但同样也可能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甚至还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适当减负的确是当代大势所趋。但是,禁止进行分班考试和公布成绩排名是否真的可以为学生减负,进而实现教育公平,其实有待商榷。

均衡编班虽然满足了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要求,但这样的举措对少数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又真的公平吗?每个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吸收理解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均衡编班的结果很有可能会造成尖子生“吃不饱”,落后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进程造成很大阻碍。

十几岁的青少年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年纪,带有竞争性质的分班考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有利于老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当然,分班教育也同样存在弊端,例如可能会造成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成绩较差的班级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其他各个方面的资源都与尖子班存在较大差距,也容易造成学校和老师只关注少数而忽略大多数的情况。

但综合来说,合理、适时的分班教育其实是有必要的。如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学生的意识和性格还处于形成时期,均衡编班所体现出的平等思想对学生正确观念的养成具有很大意义,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分班教育显然并不适宜。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性格和意识结构都已基本形成,并且面临着高考和未来就业的压力,再加上社会一贯秉持的择优录用原则,进行分班、因材施教就有了实行的必要。

并且,分班教育真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阻碍吗?其实并不然。阻碍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学校实行分班后的区别对待。很多学校在分班后都会倾向于把更好的教师资源和教育机会分给成绩优异的班级,这是无可厚非的。一方面是因为尖子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优于其他同学,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学校最终的升学率和达线指标,进而使学校下一年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源。但这也就是造成不公平的根本之处,一些后发努力的同学很有可能会由于师资力量的不成熟而导致成绩难以提高。所以,社会各界所呼吁的公平其实并不是“一刀切”式的均衡编班,而是更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根本也并不是禁止分班考试,而是要积极改进学校对于不同班级的管理问题,尽量做到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

归根结底,教学资源只是外在的客观因素,一个孩子学习的好坏根本上还是取决于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尖子班也并非人人皆学霸,普通班也并不是没有成绩优异的佼佼者。老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学习最重要的还是靠学生的自律和自觉。所以,分班教育并不是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必须移走的阻碍,只要学校加强监督与管理,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分班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公平。

文/史慧洁(山西财经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史慧洁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15/62402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