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举行以“让科学警醒吸烟之害”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在发布会上表示,以前控烟工作主要关注“领导干部、医生、教师”这三类人群,今后要再加一类人群:“家长”,因为他们是控制青少年吸烟最有效、最利益相关的人群。(11月24日 《中国青年报》)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烟草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15岁至24岁人群吸烟率已经上升到18.6%,其中男性青少年吸烟率达34%。2018年年底发表在《柳叶刀-呼吸》的数据显示,2003年到2013年,我国15岁至24岁青少年人群的吸烟率从8.3%上升到12.5%。这些数据进一步凸显出青少年吸烟率正在逐步上升,亟需引起重视。
毫无疑问,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的各生理系统、器官尚未成熟,如果长期吸烟,肯定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一些伤害甚至是致命的。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年报显示,其中25%左右的癌症死亡与吸烟有关。今年国家癌症中心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103.6万人死亡归于23种可控危险因素,其中因吸烟导致的死亡占比最高。这也再次说明,吸烟可能导致各种癌症,给生命带来严重威胁,让青少年远离“第一支烟”,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
那么,要想让青少年远离“第一支烟”,就不能光嘴上说说,还需要多方发力。首先,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商家不得向未成年人售烟,但是我们走在大街上,不难发现,只要有钱,青少年几乎可以在所有商店买到烟草,虽然很多商店都贴有“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标志,但是形同虚设,很多商店只要有钱赚,其他什么都不管。这也表明,我国当前控烟法律的不足之处,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往往因为监督主体不明、执法不力、处罚不够等原因,导致法律实施不到位,特别是学校门口的一些商店十分明显,一些商店明目张胆将烟草卖给青少年。所以相关部门亟须加强监管和整治,切实有效让禁烟法律法规落地生根,杜绝商家向未成年销售烟草的行为,进而从销售源头严格控制青少年接触烟草。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更不要引导孩子吸烟。有调查显示,青少年的“第一支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父亲的烟盒。这也说明,青少年吸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受家长影响,特别是一些家长即使发现青少年吸烟也不阻止,认为不伤大雅,这也就导致青少年慢慢染上烟瘾。所以,家长必须提高警惕、以身作则,在跟青少年说明吸烟弊端的基础上,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无烟的家庭环境。
再次,学校也要承担重责,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让青少年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控烟意识,从思想根源掐断吸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安排专人进行控烟,做到校园内全面禁止吸烟,建设无烟校园,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无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最后,社会也不能袖手旁观。正如《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烟草广告,不得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相关组织、机构、媒体等,要严格控制烟草广告,切实减少不必要的烟草广告宣传,减少烟草对青少年的诱惑,以便让青少年更好的远离烟草。
笔者相信,只要多方一起发力,切实形成有效合力,就能掐断青少年“第一支烟”,真正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林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