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庭“河东狮”不分性别,反家暴不应双标

来源:红网 作者:张鑫玥 编辑:田德政 2019-11-30 18:39:5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反家庭暴力日”,可是这一天家暴并没有被消除。当天,知名美妆博主宇芽在微博上公开其被家暴的视频,向大家讲述“我被家暴了”;至当日19时48分,新京报公号推送了“温州首发男性保护令:家暴不存在男女‘双标'”这样一条推文。两则新闻,把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推到了舆论中心,而“家暴”一词也是占足了网络舆论热点。

有网友这样评论道:“在爆出女性被家暴的当口,就出台了家暴男性的保护令是属于妥妥的双标”。但其中也不乏网友反驳:“我国《反家庭暴力法》自2016年3月1日实施就规定过家暴受害人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而目前温州发的这个保护令并不是专门保护男性的。”也就是说,之前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大部分是针对女性,温州这一个是作为第一例针对男性保护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因此,在这里“双标”这一说法并没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撑。

反家暴人身保护令属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在这一方面对于男性权利与女性权利的保护应该同标准化。据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因家庭暴力自杀的女性有9.24万,这一数据看上去十分庞大。再来看一组关于男性受暴者的数据,据2018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家暴受害者约有19.9%为男性。美国疾控中心在201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有近29%的男性曾是家暴受害者。好莱坞女星艾玛·罗伯茨曾把男友打伤;我国女星张雨绮也出过家暴老公的新闻,可是不少网友却称呼他为“女侠”;以及这次向温州法庭申请保护的吴某都是家暴受害者。由此可见,男性受暴者、女性受暴者都不会是唯一一个,沉默的大多数受暴者还在“失语”当中。

当下男女平等虽已成共识,但大多数时候男女各自所处的舆论环境并不相同。女性被家暴就是说对方太过于强悍,相反,男性被家暴就会被说无能,太怂,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家暴面前并没有性别之分,只有施暴者与受暴者,在出现的大多数新闻中,被暴者基本为女性,男性很少以被暴者身份出现,但并不代表男性不会被家暴,男性受害者往往更容易被忽视。反家暴法对所有家暴受害者应该一碗水端平,使人身安全保护令成为一道震慑力强的“保护墙”。

知名媒体人柴静曾说:“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忍受家暴只会让自己生存的环境继续恶化,施暴者会继续施暴并不会有任何悔改之意。近期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句话“家暴不是家务事”,现实生活中,当亲朋好友跟自己倾诉时,自己还会像网上一样义愤填膺地给受暴者出建议想办法吗?还是只能劝导受暴者进行忍耐?网络与现实环境的差异使得帮助受暴者并不是一桩小事,情况因该反馈给哪个部门与机构?怎样疏导受暴者走出阴影?

以上这些都不是凭借一己之力能够做到的。治好家暴这种“病”,还需全社会一起努力,做好普法工作,提高公众的反家暴意识,循序渐进实现家暴只有0次。

文/张鑫玥(广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鑫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30/62694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