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学生能力第一”的完美与缺陷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陈乘 2019-12-07 22:22:02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结果,在全部79个参测国家(地区)对15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我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作为一个整体取得全部三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第一的好成绩。

这个排名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我国四省市学生校内课堂学习时间排第4位,三项课时总学习时间排名第17位;三项科目的学习效率分列第44位、第46位、第54位。另外,我国学生的学校归宿感、满意度分别排第51位和61位。这一组指标证明:学习能力排名第一的中国学生,学习时间较长、学习效率不高、幸福感偏低。

看到这个既完美又有缺陷的排名,笔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常见的分数排名、大学排名和各项管理工作的排名。

教育部近年来三令五申地强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根据成绩进行排名,逐渐冷却了中高考状元的宣传和炒作。但这种努力却遭到家长和社会质疑而难以真正落实。原因在于,浮现在一般人认知层面的,只有抽象的分数和简单的排名。为什么是第一,它的成本和基础是什么,它有什么短处;为什么排后,排后的原因,它有无其它优势。简单化的公布排名,成绩优秀的掩饰了短处,成绩落后的成了压力。既误“学霸”,又废“学渣”。缺乏正确的解读,孩子和脏水一块泼掉。以保护学生“隐私”之名,一概禁止公布成绩和排名,实在是没有抓到问题的要害。

全球和全国大学排行榜,每一种不同的榜单,不过是根据不同指标及其权重计算得分排出来的座次。但有些发布主体选择性地设定排名关键指标及权重,在意的是排名一二三,醉翁之意是利用“眼球经济”的非理性,冒充权威,进行有目的的自我营销。

打分排名大量运用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业务纷繁复杂,容易把不同类的事物拢在一起进行比较排名;排名选择的指标,如“痕迹”不具有客观性,有些虚功牵强量化;人员竞争中与法规冲突的“末位淘汰制”。所有这些问题,运作主体一般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读,只好利用权威强迫下级和所属服从和听命。

排名是一种工作方法,解读排名更体现工作水平。只排名,不解读,会变成形式主义;排了名,乱解读,不服众,就是官僚主义。借用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的思路,仅说投入时间和资本多少这一项,有多少“第一”“冠军”“优胜”,特别是精心培育的“盆景”,还有一些用非法手段骗取的排名,是否经得起检验和解读?

如果有一种素养叫“排名素养”,那科学解读排名就是排名素养的最好体现,因为它必须以科学设置指标进行全面比较为基础。同时,也要培养和引导受众的“排名素养”,既要看排名,又要窥探排名背后的真相,客观理性面对优劣。对任何排名都保持一种质疑,排名主体对任何质疑都予以尊重,这样形成的排名才会坚挺。“排名素养”提高了,排名才有价值、有权威,才会真正具有影响力。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2/07/63060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