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北京百万中小学生开启“线上指导+线下活动”学习新方式。经过前期试点在线学习,北京市不少中小学也针对发现的问题,对在线学习方案进行调整。如严控线上学习时间、多用“听”“读”方式学习,在给学生提供高效能、高质量的网课供给的同时,征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使学生在延期开学期间更有获得感。(2月20日 《新京报》)
北京这样适时调整在线学习方案,这一点很值得各地参考学习。因为“停课不停学”几乎是突然之间就把在线学习大规模地推到全国数亿师生面前了,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地方的学校没做好准备,甚至老师也没接受培训,就仓促开设了线上课堂,遇到的障碍更不容忽视。
最突出的问题恐怕就是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以及学校一说“不停学”一提“学习”,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让学生乖乖地坐好听课,换句话说,学校停课,家里听课,家变成了教室,家长兼任班主任。而且,有些学校首先安排的就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所谓的“主课”,有的甚至还要求老师和学生都按跟往常一样的课程表上课,当然也少不了各种作业,有的还要求家长签字上传为证。但是,即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的网络教学服务,学习的效果却未必如愿。某个提供在线直播课堂的APP最近遭遇大量差评,就很能说明问题,中小学生自愿接受“停课不停学”认真参与线上学习的,调查的话,数据大概并不乐观。
面对学习环境的变化,仅仅改变学习方式,而不调整学习内容,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是,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的自主安排,显然让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以及老师、家长难以放心。不过,减少所谓“主课”学习时间,裁减书面作业,而用其它在线学习内容充实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吗?
北京一些学校的做法就值得考虑,低年级基本不推送线上资料,中高年级严格控制线上学习时间段,以学科实践活动为主,多用“听”“读”方式。又比如减少课程学习时间,调整成名著阅读,适当增加艺术欣赏、体育锻炼和家庭劳动等活动,等等。也许这让习惯了“抓紧时间”的学校、老师和家长有点不适应,但想想吧,很多学校往常科学、体育、音乐、美术这些课程被严重忽视,甚至干脆就被忽略,更不用说电教课、实验课、阅读课连课程表都漏掉了,什么书法进校园、京剧进校园、法制进校园早被忘了吧?
趁现在延期开学这段时间,大多数学生又没有纸质课本可用,恰恰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把那些被忽视被忽略被遗漏的补一补,把线上课堂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领略教育的真谛,在延期开学期间拥有更丰富的获得感,也使他们在疫情的压力下放松一点,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以积极乐观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马长军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