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园同志,特命令你回家!”2月24日下午,浙江余姚市泗门镇党委向西大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兴园下发强制回家令,要求已经连续24天没有回家的他当天下班后立即返回余姚城区家中,“陪家人吃一顿饭,给女儿讲一个故事,抱一抱三个多月的儿子”……(2月26日 《宁波日报》)
这是泗门镇党委发出的首张强制令,旨在关爱战斗抗疫一线的人员,让他们得到短暂休整,更好投入新的战斗。张兴园已经连续在抗击疫情一线奋斗24天,24天里,他没有回过一次家,自然也就不可能陪着家人吃饭,给女儿讲故事,抱抱几个月的儿子了。
“强制命令”体现的是最柔软的真情。在防控一线,多少共产党员没日没夜奋战,多少白衣天使夜以继日奋战,多少基层干部已经“好久没有回家”。还有很多人因此留下了遗憾:在父母去世的时候,他们正在一线忙碌,以至于没有“见到亲人最后一面”。抗击疫情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付出,但是也需要考虑的是,不管是什么人,他们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人不是机器,即便是机器还需要保养,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也需要有保养。
“强制命令”是一种温馨的关怀和温暖,更是一种理智的态度,也是对“英雄精神”“先进模范”标准的改写。以往的时候,一说到英雄,一说到模范,我们往往能够想到的就是那些“带病工作”的,“夜以继日”的,“挑灯夜战”的,“不顾亲情”的,“不畏牺牲”的。其实,这既不符合科学精神,也不符合人间情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要精神状态好了,身体状态好了,心理状态好了,才能更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战斗中。
最近这段时间,看到很多人情味浓浓的“强制令”:一位志愿者的爷爷去世了,他收到了“回家送老人最后一程”的命令;一对医生夫妻都在一线忙碌,他们收到了“必须一个人回家照顾孩子”的命令;一位党员的孩子受伤了,他收到了“赶紧回家照顾孩子”的命令。这样的“强制令”不光体现的是人情味,更有理智的态度,科学的精神,以人为本的理念。
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又要“磨刀不误砍柴工”,让他们顾好“大家”的同时顾好“小家”。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