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长城刻字,不应因“恶小”而“轻罚”

来源:红网 作者:​孙凌霄 编辑:王小杨 2020-03-29 16:43:15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28日, 一条“八达岭长城恢复开放第一天就被人在墙体上刻字”的短视频被媒体曝光,这张破坏文物的旧伤疤又被重新揭开。据了解,延庆区文旅局正在研究制定游客信用黑名单制度,凡有破坏文物等不文明行为的游客,八达岭长城及延庆其他景区都将在一定年限内不再接受网上门票预约。(3月28日 澎湃新闻)

其实早在2015年,国家旅游局就公布并正式施行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损毁、破坏文物的游客应当纳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俗称“游客黑名单”。2017年,八达岭长城特区办事处也推出了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刻字人,会根据其行为影响将其纳入区旅游委不文明游客黑名单。政策已如此,为什么类似事件还是屡禁不止?

就目前媒体公布的部分“游客黑名单”通报来看,被通报的游客大多都造成了伤害人身安全等严重不良影响。相比起来,“长城刻字”较为普遍,在认定是否给文物造成“灭失、损毁”时举证较难,因此处罚起来也比较困难。可是,个例影响小,绝不能是从轻处罚的理由。

我们能理解,囿于游客乱涂乱画与通过烧毁等其他方式直接损坏文物的行为有所差异,时间短、速度快、痕迹少,就其个人行为确实损失不了大局。但是“积水成河”,若对一个人的行为不加严厉惩处,就会积少成多,让长城最终“满身斑驳”。作为执法者,不应该只看到个例,要看到一个个个例叠加聚集起来产生的结果。

再者, “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中国的优秀传统道德观。损害文物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应只纠结个人破坏程度轻重,更应该究其出发点和行为用意。刻画文物者今天小涂小画,明天就有可能大割大划。一旦显现出对文物的不尊重,就体现出其自私的态度和对历史的淡视。惩罚重一些,让其为自己的作为付出相应代价,使其印象深刻,恰是对当事人负责,同样也是一种教育。

同时,对个例的严加惩罚同样可以打击其他具有侥幸心理的其他游客。2017年,长城相关负责人采用“人防+技防”双管齐下的方式打击刻字行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巡逻,又有监控录像跟踪。但奈何检查严格,仍有漏网之鱼。而若只要被抓,就严加惩罚,还会有人如此做吗?试想,你被抓到在城墙刻字,面临巨额罚款,或是将接受几年不能进入任何历史旅游景区的惩罚,你还敢这样做吗?如果你觉得只逮到你,也太倒霉了,那么你该反思,你这么做有何必要?今天你在长城刻上一句到此一游,明天长城可能就满身伤疤,你真的爱长城吗?长城真的欢迎你吗?

有人说了,处罚力度太大会不会降低社会包容度,违反了人道主义?要我说,这才是行为与代价的对等。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认为,长城上密密麻麻的刻字,想要修复难比登天。如果把它磨掉,长城砖就被破坏了;如果抹上一层盖住,长城整个风貌就被破坏了。破坏文物的锅,还是得当事人来背。

经过十几年的“素质论”与“教育论”的证明,阻止文物刻画行为仍然效果不大。根据网民评论看,大多数人支持对此类损害文物的个例行为作出更加严厉的处罚。在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今天,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严加处罚的做法,相关部门大可放心去做。

来源:红网

作者:​孙凌霄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3/29/69611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